从小到大,一直以为,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要会识字,便会读书。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阅读也是一门学问,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想起我们以前的读书经历。上学的时候,学习课文有语文老师指导、有标准答案,读课外书就是走马观花,哪怕步入社会工作后,读书也是浅尝辄止、看过就算,以为看过了就是读过了。
直到读了美国作家莫提默•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仑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才知道,读书应有的姿势与方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自出版后很快便成为畅销书,并一度占据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一年的时间。此后几十年更是重印17次,被誉为“阅读中永不褪色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莫提默•艾德勒是美国学界与出版界的传奇人物。除了任教,写过第一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外,还因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以及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另一作者查尔斯·范多伦则是美国哥伦比亚前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由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应用类书籍,不如说是工具书。就像地图一样,为我们打开关于“如何阅读”的广阔世界。无论读什么,都能使用其中颇具广泛指导意义的准则与方法,按图索骥,找到一条快速而又高效的阅读通道,让我们既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又真正读有所获。
如果说,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是关于如何读书的指导思想的话,那么,《如何阅读一本书》便告诉了我们具体的方法与步骤。
书中着重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也叫初极阅读,就是大多数人平时一贯使用的阅读方式,只要认识字,具备良好的视力或听力,有起码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便能进行最为基本的基础阅读,如小学生的阅读课外书。一般读完后,需要清楚的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也叫略读或预读,它对时间有一定要求。通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相应的阅读目标与任务。如,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书的内容重点是什么,分为几个部分的内容,主体框架是什么。检视阅读主要是解决“这本书在谈什么”的问题。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也是优质的阅读。需要我们全身心、专注地投入去阅读一本书,而这也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读者主动阅读的过程。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分析阅读就是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书读进心里,成为一束照亮的光。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也是最高层次、最系统最复杂的阅读。主题阅读就是我们围绕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找一系列同一主题的书本来进行比较阅读。
通过这一方式,从不同作者的知识与经验中,去归纳出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为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添砖加瓦。显然,主题阅读是收获最大的阅读方式。
懂得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后,对于阅读的认知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对于书本,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什么样的书,都是从头读到尾,没有分别与区隔,而是用正确的方法正确地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同时,这本书还为我们介绍了不同读物地阅读方法。这节的内容在读的时候,可以略读跳过,以后读到相对应的书籍时,像查字典一样直接查看便是了。
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是有着不懈自我追求的人,也是一个真诚、敬业的读者。
书的最后告诉我们,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就不能摸到任何书都或文章都读。要学会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甄别和筛选书籍。
而只有阅读超越头脑的书,才能帮助我们的思想与心智成长。读一本好书,才会让我们的努力有所回报。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书的时候,说实话,基于当时自己的经验,并没有完全理解,毕竟书中的语言还是比较晦涩的。所以,并不觉得书有多好,里面讲的方法也没有感到特别实用,当然读完之后也没了下文。
现在重读一遍,再用心去品,去细品,对它的理解更深入,更懂了。读完后马上应用起来。
你看,一本好书就是这么经典,值得花费时间反复玩味与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