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不二情书》,第一时间想去找《查令十字街84号》读一读,自诩书虫却连读书人的圣经都没读过,惭愧得紧。
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因为鸿雁传书而熟悉甚至成为soulmate,正是文艺青年最喜欢的桥段。想当年大学时,我也交过笔友,印象比较深的有深圳的W和湖南的S。W当时应该算是有为青年,名校研究生,写得一手好字,是个很亲切的大哥哥,我毕业时还邀请我去深圳工作,可惜我这个乖乖女缺乏独自闯荡的勇气,曾经还希望他能成为我的姐夫,呵呵。S跟我年龄相仿,聊天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记得他曾邀请我去湖南玩,可惜毕业后都断了联系。
最难忘的是一位美国的笔友,还得感谢我的外教Nick,让我结识了这位美丽热情的Marianne。我的运气真的特别好,不仅找到一位英语母语国家的笔友(不少同学的笔友都是非英语国家的),而且年轻漂亮,只比我大几岁。她对我特别好,跟我分享她的家人,爱好,生活,寄书和磁带给我。当听到她在磁带里向我问好时,那种无以名状的感动至今难忘。还记得给她写信时抱着字典冥思苦想,收信时的欣喜若狂,看到她写的笨拙的汉字时的感动。我毕业后成为了英语老师,她帮我的学生跟她妈妈学校的孩子联谊,看到孩子们收到美国来信时的雀跃,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可惜96年她调去西雅图后,我因为种种原因跟她断了联系,再想找到她却石沉大海。伤心了好久,如果那时候网络通讯有现在这么发达就好了……
你们现在都还好么?有没有像我一样偶尔地想起过曾经笔谈过的朋友?现在还有人会静下心来写封信么?虽然手机已经成了必需品,可是为什么有时候近在咫尺却觉得远在天涯?好怀念写信读信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