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春节最讲究仪式感,贴春联、放爆竹、包饺子、嗑头礼、烧头香、撞头钟……从南到北,各有千秋;中国人过春节也最讲究回家团聚,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春节期间心都向往着故乡那顿其乐融融的团圆饭,这才有了每年春运期间的人口大迁徙。
现在人们常常说年味儿淡了,仪式感少了,人情味也缺了。但我们不是活在别人的语境中,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独有的仪式感,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团圆,要的是心中的那份团聚。
我们需要这么有仪式感的团聚是为了什么呢?我想是为了汲取力量再出发。
今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三代五口人,过了一个分隔三地,形散神聚的年。
先说老爸。本身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在1月底杭州最寒冷的那几天就赶赴了海南。
一来有闲时,向往那边的好天气躲避寒潮;
二来有朋友,喝茶散步游园泡温泉有求必应不亦乐乎。
本以为他避寒之后过年前会回归,没想到乐不思蜀,还每日发椰林、海滩、自行车游的照片,勾引我们去海南过年。好在老妈开通,看到老爸身心健康的样子,就随他去了。
老爸是靠朋友汲取健康力量再出发的。
再说老公和儿子。老公是山东人,有很浓郁的故乡情结,总会提起家乡村口大片大片的农田,还有茂密的小树林,那些熟悉的小路,小桥,小河和花生堆。加上他也是个孝顺儿子,平日里就经常念叨,不在父母身边尽不了孝,所以每逢节假日都会想尽办法与父母团聚。
我们好像从来没有为了在谁家过年而争执不休过。前些年公婆每年都来杭州住一段时间,跟我们一起过春节。这几年身体不便出行,老公就不远千里,开车二十几个小时往返看望。
其实今年十一长假我们刚回乡探亲过,但到了春节老公又提出想带儿子回山东看望老人。我知道长途开车很辛苦,但从没有听到老公抱怨过,他总是神采奕奕、满心欢喜的奔赴在回家的路上。
老公是靠故土乡情汲取再出发的力量。
最后说说我跟老妈。春节前我正好看到一本日本畅销书《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书里做过一个计算,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只有年假能回家探望6天,父母现在60岁,假设他们活到80岁,你从现在开始能陪他们的时间,加起来总共也就55天。我们应该为爸妈做点什么?
虽然我结婚生子都没有怎么离开父母的视线,现在也是和父母住在一起,陪伴的时间并不算少,但我对照了一下书里面给的很多建议,却发现还有许多小事都没能做。
比如,拍一张近期的全家福;
问问他们年轻时的梦想和一生最开心的时刻;
打听自己出生时和小时候的故事;
和他们一起看相册;
跟他们一起故地重游;
带他们去做体检等等。
于是我立刻安排了一个母女俩春节期间的
TO DO LIST
陪老妈去寺庙祈福;
陪老妈准备年货;
跟老妈清扫贴福迎客;
为亲朋好友做顿饭;
帮老妈安装适用的app;
教老妈抢发微信红包;
带老妈去民宿休息放松;
和老妈聊聊她年轻时候的那些事。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完成了清单里的3/4,现在正陪着她在桐庐的民宿里自在聊天,感觉有了真正陪伴的乐趣。
我是靠亲情陪伴汲取再出发的力量。
虽然三代五口分别在三地过的春节,但是每天的牵挂和问候感觉比在身边时还要多。情人节第一次收到老公的红包,儿子的汇报电话也每天定时响起,老爸用手机小视频进行现场直播,欢声笑语不断,虽然远隔千里也有一种被人挂念的幸福!
那一刻,我才明白,不管你走多远,一个家庭所带来的温暖,是任何物质所不能匹配的。
有家可回,有人惦念,心底才有温暖。
“云很淡,风很清,
任星辰,浮浮沉沉,
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
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
……
愿《岁月》不改变我们的单纯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