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多数景区的叉路口都会放置不同指向的路标,包括很多大学校园或工业园区,但多数人看到这些路标时,常常会犯晕,甚至会走错。这大大影响了游览体验或办事效率。
于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起或推广,绝大多数的路标都换成了地图,尤其是在地图中标出了你所在的位置。这一点太重要了。从此,犯晕或迷路的情况就大为减少。
这个对比说明,人的大脑对方向、空间的感知是有局限的,或者说路标和地图所提供的信息对大脑而言,是有很大差别的。
跟路标相比,信息更丰富的地图,不仅提供了方向,更提供了你与所处区域的相对位置,这让大脑能够更快、更轻松地理解你所处在位置,以及要去的方向和距离。
从大脑认知的角度看:
对于人的行动,反映一定空间的地图比单个点上的指示更有效。
简单地说,就是地图比路标更有效。
得出这个判断,有什么意义呢?对其他方面有什么参考价值呢?
从认知角度看,学习或做事,如果要寻找最便捷的路,信息丰富的地图通常比信息单一的路标更有效。
比如,你要学编程,是有一个老司机带着快,还是一个人傻傻地看书快?显然,老司机就是一本信息更丰富的地图,而书或教材则更像路标。
再比如,你要完成一个陌生的项目,是咨询大牛或资深团队,还是寻寻觅觅地去找各种参考?显然,大牛或资深团队才是信息更丰富的地图。
这样来看,学习或做事,找到高质量的综合信息载体,比如地图,通常就能找到更便捷的路径。
但这个逻辑中显然存在隐蔽的漏洞:
- 如果地图不完整、甚至不正确,怎么办?
- 如果没有地图,甚至也没有路标,又怎么办?
那就只能找个指南针了吧~
事实上,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再好的地图也只是对过去世界的认知,有些是可靠的,有些则需要不断地更新。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时,地图是没有的,甚至连路标都没有,那就只能想办法找个指南针。
那,什么才是你的指南针呢?答案可能是:
目标、理论、原则、方法
就像中共成立后,虽然有俄国革命成立的榜样(地图),虽然有共产国际的有力帮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
榜样的力量确实有用,但地图不仅没有起到指导作用,甚至相反起到误导作用。
因此,才有了毛泽东等人反复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换个角度看,就是要找到适合国情的指南针。
从个人成长来看,你固然可以找到各种路标和地图,但在这个变化加快的时代,很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指南针才是更重要的。
换句话说,基于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中长期目标,磨炼出自己的技能和品质,可能才是行稳致远的可靠保证。
漫漫人生路,路标和地图固然值得重视,但找到自己的指南针才更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