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描写山水景色的诗歌。最早的渊源可追溯到两汉甚至先秦时期,实际产生于魏晋时期,在南朝至晚唐时期,随着中国诗歌的发展以及整个文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演变后,出现山水诗这种诗歌体裁。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将诗歌从玄言诗“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然后将大自然中的浑然美景融入诗歌中,将人们的审美对象从虚无缥缈的玄学佛理中带入到山水之间,这一创作不仅仅开创出一种诗体,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影响了一代甚至后世的作诗风格。
山水诗歌的出现,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脉的一种新风貌,不仅为中国的诗歌增添了新的意象和全新的审美对象,更是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全新的诗歌体裁。
山水诗的出现,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生活,人类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程度的和谐。
如何评价一首山水诗,主要看它是否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会或对后世人的劝勉。所有成功的山水诗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征,那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的笔触不仅仅能将山水景色描绘出来,更要将自己的理想、志趣表达出来,这样才不失为一首成功之作。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有谢灵运《登池上楼》、王维《竹里馆》、《山中》、《山居秋暝》,孟浩然《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