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是阴雨连绵,就是艳阳燥热,实在是让人没有学习的心劲儿,看书提不起神儿,做事没有干劲儿,时不时还爱乱发脾气,我十分不要脸的把这归结为天气的原因,可能还有穿皮鞋被磨破脚的疼痛感。
意外收到一张赠票,便也没有当做闲置物品,去赴了这场一个人的约。
一个人的话剧总归是有点孤独的,没有交流也没有评论,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欣赏,然而《富春山居图》是适合一个人看的,这就好比完成一幅作品,需要全神贯注,没有打扰,这样被人看到的艺术的人生才讲的都是故事吧。
其中有几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还在不经意间留下了不知是被感动还是被吸引的泪水。
第一幕是黄公望作画。当时已80高龄的子久因被美景所吸引,便立志要画出富春山居图,其弟子笑其痴狂,虽然功力深厚,但怎可能不在现实面前服老。历时4年,终也成为千古名作,乃为“痴”矣。不知为何,我虽不是绘画之人但总是会有所感染,是年龄还是坚持我不知道。这让我现在的摩西奶奶,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太晚,她曾说“生命是一条不可逆转的永不能折返的道路,每向前走一步便离死亡更近一点,我不惧怕死亡,只是有些担心,在我临近死亡的那一刻,对于自己的这一生有诸多遗憾”。虽说有朱玉在前,不可同日而语,但一生为自己的热爱所奉献,可能是我不敢付之于努力与勇气的吧,也所以从心中生出确实的景仰。
第二幕则是沈周作画,《富春山居图》原本挂于沈府内,因友人的儿子一时贪念,使得此图丢失。后来一次机缘巧合,再一次见到此图的沈周甚是欣喜,却没想到先有其人将其买去,心头之宝再次落入他人手中。沈周便凭借印象中的一笔一划将其出神入化的还原到纸上,其似像非像,让人难辨真假。“世间一切皆虚无,只有笔尖黑白才是真啊。”任何艺术都有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形式,无论音乐还是美术,一旦成为了一个人生活中特定的一部分,便会在心中无限的开花结果,倾注所有,只为了自己的那一丝追求。可是现在的人,当然包括我在内,无不为了生计而存活,拥有传奇经历的人也很多,但不知是在多少辛苦之后才能得到那样的人生,所以在想到这些而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可能是我至今无论精神还是物质都无法独立的原因吧。
第三幕则是吴洪裕焚画殉葬。弥留之际的吴洪裕因爱画之心切,便想随之一同离去。而众人的不舍促使其侄从熊熊烈火中将画作救出,而此时画作已成为两半,便是现在所存有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随后流传至乾隆皇帝手中,竟因其是残卷而误被当做假画作,实为荒谬。看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如果自己的生命今天就要面临结束,我会想要带走什么呢?(你呢?)也许是人生阅历有限,实在是想不出确切的答案。回想起小时候的某一天,地震之时大家都在逃难,而我想的却是“昨天买的新衣服还没穿呢,怎么就要没有机会了呢。”真不知道当时是天真还是傻,现在想来不禁失笑。
第四幕是吴湖帆护图。无价之宝摆在眼前,不惜用商代大鼎进行交换,而商人必然不可接受,为何都能用自己的振家之宝来进行交换。在细细说明之后,商人说出“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名画自然也要赠与懂画之人。”这样明事理的言语。而在日本人的逼威下急中生智,将国画巧妙的留存下来,也让我看到了对于当时中国软弱的嘲讽,和对于此画珍贵,爱画之人以此为生命的极大赞美。乱世出英雄,在民国时期有多少大师级的人物一生为自己的热爱而倾倒,倘若不是现在的安逸人生,是否真的可以像他们一样,有着笃定的信念呢。
我本对画作没有任何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在其他方面应亦是如此。然而艺术总是相通的,人性也总是相通的,讲自己的故事总是会动真情,看他人的故事总是会有所思。所有的艺术讲的都是故事这不假,不要用在画展上没有感触,在琉璃馆看不出手法来反驳我,如果将每一部艺术,每一副佳作活灵活现在你面前,那么他们的生命力必然会感染到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无论经历与否,只因为时间万物的背后,讲的都是有生命力的故事,就像这《富春山居图》,丝丝传达的都是有故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