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安慰剂效应”,说的是一个人觉得自己可能得病了,到了医院医生开了个药,他吃下去就好多了。但其实那个所谓的药的成分就是淀粉,根本不能治病,也就是安慰剂。病人觉得自己好多了,完全就是心理作用。有意思的是,通过科学检测,研究人员发现,吃了安慰剂的病人,不仅“感觉好多了”,而且他身体的硬指标,比如血压之类,也真的变好了。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可以切实地影响人的身体状况。
你还是否见过这种或类似的情况?假如你平常在家测量血压时发现你的血压比正常值高(其实也就高那么一点点),然后自己意识到己血压高会出现头晕闷的现象(其实是没什么),再到医院或者体检时量血压时,心里一紧张又想着“我血压高,,,”结果最后量出来确实血压高。之后医生在问你是否有些xx情况,你感觉自己完全符合那些情况。自己早已认定自己为高血压人群。这种情况也是心理作用,一个性质与安慰剂效应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反安慰剂效应。据科学家的发现的一种“反安慰剂效应”,其意思是说,这个人本来没事儿,因为自己以为自己有问题,结果就真的有了身体问题。比如,像上面我遇到的血压的问题;还比如,一个人可能睡眠没问题,但他觉得自己睡眠不好,结果他的身体就表现得好像真没睡好一样。虽然所谓的安慰剂和反安慰剂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就是人的心理上的的一种“期望”导向。
据网上的报道所知,国际上的科学家们目前就在专门研究怎么用一个好的心态,获得好的健康。他们曾经找了84个酒店清洁工,她们身体状况一般,普遍都有点儿高血压。科学家们对一半的人说,打扫卫生的工作每小时要消耗200卡路里的热量,这其实已经满足了医学界的锻炼标准,也就是说,干活儿其实就是在锻炼身体。对另一半人呢什么都没说。结果一个月之后,那些被告知干活儿就是锻炼的清洁工,平均体重下降了一公斤,血压也下降到正常水平,而另一半人没什么变化。这个结果有两种解释,一个解释是清洁工的心态直接影响了健康,另一个解释是被告知干活儿就是锻炼的清洁工,干活儿时更卖力了。如果是后面这个解释,那这个效应就没那么神奇了。但事实更像是第一种解释。有人做了一个长期跟踪研究,考察了6万人的“健身心态”和他们20多年来的实际健身状况。结果表明,心态比实际的锻炼更重要。哪怕两个人的实际锻炼时间长度和锻炼水平一样,那个自以为练得好的人,他的死亡率会比那个悲观的人低很多。所以说,你要积极承认自己在锻炼,并且不要认为自己的锻炼水平不如别人。
生活中我们哪怕是知道安慰剂或其他什么,它对我们还是会有作用,而且我们只要好的作用。所以,放心大胆的了解相关的一些理论研究,做一个理性的、清醒的明白人,同时我们还能享受安慰剂的好处。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积极、乐观、向上,摆正好态度便能解决身体健康的一半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