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名利是人的本性使然,凡人自然不能免俗。当今社会普世的价值观就是如此。衡量成功的标准要么“有名”要么“有钱”。而名和利相辅相承互相交织,似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名”,意味着很多人认识你,有粉丝无数,在一定范围内或行业圈有江湖地位,比如杨众筹现在就比较有名。
人为什么要追求名声?一方面内在的精神诉求,虚荣心,满足感。比方女人不管长相如何,都愿意别人夸她漂亮一样。另一方面是外在的社会存在感和认同感。比方,今天我跟马云合了个影,发个朋友圈美滋滋炫一下;再比如我自己,原创入送《杨众筹启示录》,自己就觉得很荣耀,很自豪,忍不住喜大普奔。
人是很容易嘚瑟的。只要小有成就,恨不得立马昭告天下。我很行,中国很行,中国人民很行。殊不知是外国友人看错了中文,把“银”字看成“很”字了,跑回去大呼:中国人太自恋了,中国工商很行、农业很行、建设很行、交通很行、城市很行……总之一切很行!中国明明就是发达国家嘛,哪里是发展中国家?搞得西方国家很是纳闷。
杀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一是“捧杀”,一是“棒杀”。前者让人丧失抵抗力,杀人于无形之中,被人杀死了却不知道凶手是谁,稀里糊涂。而后者同样杀人,但手段直接简单,被杀者有切肤之痛,知道为何被杀,明白被谁所杀,凶手是谁,也算死得清楚。
生活中不少天资聪慧的人就死于“捧杀”,媒体善于干这事,什么天才、神童等赞誉之词铺天盖地,恨不得汉语词典多造些新词出来,都不足于形容表扬的程度。
若是碰到负面的事,棒杀又来了。口诛笔伐,颠倒黑白,打倒在地,狠踩数脚,似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生活中有一种人,满嘴是蜜,夸人不偿命。明明不认可,偏偏要赞誉。让人飘飘然,似服了毒品。爱听夸奖也会上瘾,比毒品还难戒。其实很多人根本不想戒。
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捧杀”,明明火侯未到基础不稳,却急于包装出大师感觉。明明走路都跌跌撞撞,非要说健步如飞。吃瓜群众深谙人之心理,夸一夸并无损失举手之劳而已,搏对方一高兴,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四十岁之前,若他人夸我“有才”,我会心情愉悦,认为对方眼光独到,这你也能看出来?厉害了,我的亲!现在谁夸我“有才”,我会如坐针砧毡,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浑身不自在。我不断告诫自己:所谓有才,意味着穷得只剩“才华”了,然而没有人为你的“才华”买单,我们得反思,是不是我们错了,没有让“才华”转换成生产力呢?
事实上如此。才华有时犹如屁,该憋着就得憋着,不能随便乱放。若放得不是时机,放错地方,就容易被人利用起来大做文章。
杨众筹有句话很有意思,说的不做,做的不说。充满了辩证的哲学思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杨老师也很警惕,怕是有一天被“捧杀”了?这也充分说明杨老师头脑冷静和充满智慧的。
作为中国式众筹的坚定捍卫者和传播者,我们既不能让它被捧杀,也不希望它被棒杀。我们要做的,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践行。
因为中国式众筹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