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这本书我有听别人说过,但是没有想要买回来,有一天梅老师寄来 了一个包裹,其中就包括了《好好学习》这本书,但是我还没有想要阅读它,直到我们G182班时间管理线下聚会,在班长的建议下我开启了这本书。这本书我看的很慢,将近半个月才把它看完。
首先这本书第一遍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有几个点触动到我,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其次,这本书适合我们进行阅读,这是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认知升级的书籍。第三,认真阅读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建立自己的临界知识点,实现成功就像滚雪球一样。
第一章是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在这里提到的是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观点,也提出了临界知识点这个概念。在海量信息时代也就是信息爆炸,获取时代,我们拼的是什么,是知识量还是知识的获取速度亦或是其他。拼的是认知优势,从过去的知识数量到知识获取速度到现在的知识深度都是在构建我们的认知优势。
在信息量巨大的今天,我们 能做的不仅是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也就是把我们学到的知识掌握的知识内化为我们的能力,这才是认知的升级。
大家知道什么事深度认知吗?深度认知的定义是透过现场看本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北京的房价高,第一个答案是炒房团,第二个答案是北京地少人多,供需不平衡导致。临界知识的定义就是我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很多人把大多数的时间花在”技术效率“而不是”认知效率“上。我也是把时间花在了技术效率的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专业知识,朋友圈打造,文案,营销,培训,演说等等,其实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点,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定位自己的客户人群,找到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能提供的就是你所需要去学习和输出的。
我们要从自己的老鼠跑道里走出来,就要努力提升认知效率,而要提升认知效率就要撬动效能的杠杠点——临界知识。遵循28原则,20%的知识比80%知识有用,我也在反思,我的20%的知识是哪些,如何把自己80%的时间花在这20%的知识上。
我们要问自己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斜杠青年。这个词也是我在天使班的同学告诉我的,刚开始听到这个词很新鲜,还特意在网上查了这个词的解读,意思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时代多元身份人群——他们可能有份固定工作,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才能优势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并获得额外收入。
现在想想自己还不算是斜杠青年,我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些技能综合起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斜杠更应该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我们要的不是拿时间来变现,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多元的结果。
这里给我的反思是我要做的是家庭教育,普及育儿知识和理念,让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拥有适合的家庭教育观,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的家庭环境。我需要的是家庭教育和育儿领域的知识,我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如何在众多的理论中找到适合的理论并能建构出适合现在家庭的需求的知识体系。继续寻找答案。
如何找到”无用“却对你有用的知识?
这里提到了三个级别的课程:公共基础课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用到的执行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等等;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这个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指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这里你要跨学科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我们的思想就像一个指挥官;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最底层的结构与规律。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母婴市场是如何产生的?影响这个市场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有哪些规律会普遍地影响这些事物?
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可能会在战略层面上为我们发挥“大用”。既然临界知识这么重要,该如何学习呢?
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首先我们要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就是要跳出我们阅读和学习就是摘抄更多的知识这个方式,还记得小时候会摘抄名言名句,但是不会用啊,所以抄完也就是躺在那里,没有发挥用处。也就是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好这一生。
所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读书方法升级: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其实这句话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也听过,老师说的是举一反三。如何做到读书方法升级呢?
第一点:放慢阅读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半,要花时间去做读书笔记,不是简单的摘抄而是描述你阅读之后你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这个跟拆书帮的拆书很像,第一段就是原文,第二段就是你的理解,第三段就是你如何把内容和过去的经验连接起来,并有下一步的行动和改变,就是在细分和内化成了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成你行动的能力。还记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样的道理,这就是相互连接,触动你过去的积累。
第二点就是从读书中发现临界知识。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在阅读中找到新知识和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的知识也就是临界知识。这些临界知识可以频繁的运用到生活中不同的领域和场景中。
学习临界知识也需要具备2个心态。
第一个底层心态之:绿灯思维,书中介绍的还是很形象。其中有几句话很经典: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如何看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技能。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常常会说,我们这个大家庭没有读书的基因,没有谁念书念的好,在大人看来,决定学习效能的因素主要是天赋,这也是整理理论。还有一个是渐进理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通过努力,循序渐进,采用正确的方法,新手也可以成为大师。
大家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当别人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习惯性的回答说:你不对的,我的是对的。也就是我们会不自觉地进行自我防卫,这种防卫会阻碍我们的成长。防卫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是正确的机会。当然有这种想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那就会陷入无法自我提升的境地。
那绿灯思维是什么呢?当别人提出一个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这个建议可能对我有用,而不是红灯思维第一时间找理由反驳。反思自己的话,我是这2种思维都有,刻意练习好的思维方式,不阻挡自己的进步。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这个说法在2017年一直影响着我,泡在时间管理的圈子里时,大家都在说这个慢就是快。这个慢不是你做事情慢慢的,而是稳扎稳打,就像打仗一样,先建立好堡垒,再打仗。慢也要把时间花在真正的问题上。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西格拉底说过: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孔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反思是我们的基础是我们的内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也就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做事的顺序:做成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三个作用:发现知识的误区,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第一个作用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当我们遇到比我们优秀的人的时候我要思考的是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是哪些?而不是害怕退缩。
这里作者也展示了他的反思日记,我尝试了一下确实很不错。
每日精进;昨天我做的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如果我重新来做会有哪些改进?坚持每天按照这个标准的,对照我们的行为?
这里分享一句稻盛和夫说的话:未来的 能力——如果凡事都以目前的能力来判断能与不能,那么任何新的、困难的事物无论在过多久,也不会有完成的一天。
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的知识。这里举的一个例子是:送货上门再加运费200改成自提优惠200元,客户更容易接受。产生新的想法:课程199,如果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给自己的朋友,可以优惠领取一张99元的优惠券。
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作者根据《富兰克林》自己的十三戒之后,作者更改成适合自己的8个习惯,结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每日反思之八个习惯
1.积极处世: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越是在逆境的时候越需要积极
只有了解事实才有真正的积极
2.先有目标后有行动:以终为始
要让自己看到目标实现的样子,要谈论目标最终的样子
3.要是第一
保持思考想要取得的目标才能知道什么重要
学会拒绝才有时间做要事
拖延或者委托不重要的事情
4.双赢思维
只有坦诚,才能建立双赢的基础——信任
不被自己的观点和直觉反应控制,才能耐心地理解对方
双赢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沟通事实,描述愿景,共同为目标努力
5.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只有自己有空杯心态,悬挂假设,才能增进理解
6.协作增效——第三种选择
让别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7.不断更新
刻意练习理论对我的启迪就是要用新的方法训练自己,培养团队
8.请教达人,知识迁移
举一反三,就是学习,记录,思考,实践,反思,总结,链接,实践的过程
9.检查承诺
随时记录答应别人的事情,第一时间记录,轻易不给出承诺,确信自己有能力做到,再答应。
侧重提升团队的管理能力,这也是我需要去提升的地方
如何训练反思能力?第一个方法就是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什么是高反思的能力?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在我的理解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这里的一点点进步从每天的反思和学习开始。
书籍中提到要求员工写反思日记,这个方法是否可以用到我的团队管理中,微商团队 的特点是分散,线上,约束力没有线下的公司和组织高,如何做到线上也可以有高效的协作和高效率?
反思日志不一定要记录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入手,从思考问题的过程入手,我们就能找到改进的办法。
第二个方法就是把生活案例化处理。人之所以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激励一个人给这个人名誉,让我想到前几天我们团队线下交流会中,给代理商称号,其实这也是一种给名誉。
第三个方法是培养写反思日志的习惯。这个在时间管理课程里面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我已经坚持写日志177天,从刚开始的随意写,到现在稍微有些自己的反思,以前大多数是记录而不是反思,记流水账的日志会让自己没有动力坚持下去。在易效能是有改进的晨间日记模版,我展示给大家看看。
以上是我一部分晨间日记,后面还会有每天反思的部分,看到这本书,对晨间日记的重要性又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提高我们认知能力的重要练习,也是刻意练习。
第三个作用就是持续反思带来的隐形竞争力。
第二个方法就是以教为学,这个方法在现在看来就是输出倒逼输入,不断地去分享和服务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到达自己的积累和输出形成系统。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式去以教为学,及时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你爱人或者朋友听,也可以建立微信群定期分享你的心得,在线下沙龙中分享和自己写文章。这些都是很好的途径,只要用心就能找到更多的机会,你准备好了吗?
第三个方法就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我听过很多次了,它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训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掌握更高级别的心理表征,才能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元认知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那临界知识就是思考的工具。
如何结合刻意练习和临界知识?主要是三个部分: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首先我们要做到记录,如实的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尝试训练自己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记录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第二个方法就是定期回顾,这里又让我想到易效能中有去年的今天的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记录,这是很好的回顾,还有周检视,月检视和季度检视还有年检视。
周检视/月度检视是审视问题解决思路,这里有检视的模板,我现在用的是八大关注的回顾与检视,每周定期做计划,一周之后看一下自己的计划是否完成,对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没有完成的要进行反思,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是什么原因没有完成,下一步该怎么进行?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还有5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跨度较大的就是利用时间线的方法进行回顾,这个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1.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让我们骄傲的事情是什么,取得的成就是什么?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2.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10年的关键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家庭,公司,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3.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他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作者推荐的是印象笔记,我也用了快一年的时间,推荐给大家,印象笔记可以帮助我搜集生活,可以用各种方式收集,大家需要的话,我也可以把我的晨间日记模板分享给你。
第三个方法就是付费购买。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增进认知深度。而影响我们提升认知效率的因素是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二是用于学习的时间。
可以通过买书来提升我们学习内容的质量,我的想法和作者一样,买书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买书是我们投资认知的理财,这会带来复利效应。所以付费购买足够高质量的知识产品是提升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可以通过买时间来增加有效学习,这个怎么理解,在前天和张老师的交流中我有提到过这个。即使我学会了开车,如果不是需要运载产品的话,我应该会选择打车,这样我可以在车上处理一些事情。也就是花钱购买能够帮你省时间的生产力提升工具,是最划算的投资。
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阅读这一章其实我理解不多,我的临界知识是什么?这里面提到了麦肯锡的工作方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像一个大饼,你可以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
这个曲线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涨很快,但是能力提升后劲会越来越不足
而临界知识需要前期不断的训练和掌握基本的心态和学习方法,前面速度回很慢,但是一旦掌握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学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芒格的话: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壮美的领域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如此。
如何去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呢?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无论是哪个领域的都要从最底层的规律着手,阅读经典的书籍找到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这样你的适用范围才会很广。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在时间管理中,我们要找到三圈交集的地方,快乐,优势,有意义,这是在寻找自己的成功因子,而本书中的天赋需要自己去寻找,当寻找不到的时候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着手,我也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但是我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喜欢交流分享,学习,想帮助更多的家庭,所以我从事了现在的工作。
书中提到的从自己热爱的事业着手 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其实你的优势就是那些让你感到强大的事情。
找到你是谁?你喜欢什么?对于这个世界,你最深层的热爱是什么?这个很重要,其他的技巧和方法永远都是工具。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刀。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临界知识该如何去应用呢?答案是刻意练习。在不同的场景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除了自己去练习还可以借助外部的资源掌握临界知识。
在影响力书中,作者提到了六个武器:互惠,喜爱,承诺一致 ,社会认同, 权威,稀缺,那这六个方法就是构建影响力最底层的规律。
可以练习掌握临界知识
我们如何通过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呢?可能刚开始速度快,但是后面会遇到瓶颈,因为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第一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第二大量的持续的练习。如何去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很多人并不在更好的心理表征这个本质问题上进行探索,努力的过程就变成了事倍功半。
在这里我思考的是我要做的事情,它的本质是什么?是给家庭分享育儿经验,还是给家庭传播育儿理念,还是什么?
基于第二点就是一个大量的刻意练习,我要找到现在育儿课程或者是育儿理念最基础的部分。在学习之道里面提到过,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
我们学习知识的终极目的是三个: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
我们对事情的决策是基于我们获得的信息质量,那能否培养预见性认知能力?如果可以,要怎么做?那其实我们是可以培养预见性认知的能力,怎么去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环节——掌握临界知识。
在这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会阻碍我们获得预见性认知,发现两个认知习惯阻碍着我们获得一件新认知,那就是应激性反应和单因果思考方式
最好的证明就是穷人思维中指出的穷人的思维,带宽被眼前的危机占满了,他们没有多余的空间来考虑长远,那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都有这种窄带宽的穷人思维,单因果的思考方式,只不过在物质资源更紧缺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进一步强化这种现象。
那与之相反的就是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单因果思考是对问题本身作出反应,而系统化思考是将问题背后的推动因素纳入一个整体进行思考。
解决问题的三个层次,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等于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也就是基础规律,将获得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那基础规律就是我们提到的临界知识,预见性认知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界定,我们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人们对问题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现象,解释技术规律解释和通用规律解释。
从更基本的人性出发,比如说简洁和美,爱和幸福。学会组合资源,整合资源。
用临界之时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这个也是我想要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我们要做的就是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你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也就是你要不断的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跳出舒适圈是拓展我们能力的过程。
在这里的话有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如何去利用优势,做狙击手而非敢死队,狙击手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瞄准指定的方向,一招制胜,敢死队是最勇敢无畏的工作者,但是胜负难料,是不是?你的本事是不是真的好?一个重要的标准是有没人愿意为此买单。然后瞄准扣动扳机,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出自己的重大决策。
第四章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列举了几个非常好的临界知识,第一个就是复利效应,复利又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印度人跟国王下棋,要求按照复利的公式给到他麦粒。复利的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结果b了又会加强a不断的循环。
在生活中凡是符合这一规律的都可以称为复利效应,比如说网站的访问量越多,在搜索引擎排名就越靠前,那么网站访问量就越多,这就是一种复利效应。同时复利效应可以导致幂律分布。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利滚利。
在生活中的话我们要发现a导致b,b加强a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们要尽可能的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最后我们要加强这件事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利率和执行次数。
相信我们大家也听说过六度分隔理论,说的是只要你身边有六个人,你就能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你想找到人,他就是按照这种复利的模型。
我们既然知道了复利,就用复利的思路来思考生活。在这里提出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脉,让自己变得有价值,让人们愿意把你推荐给别人,所以拓展人脉的关键首先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对他人有帮助,其次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概率论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是一个各项条件随机发生的概率分布,我们要用概率分布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解读已经发生的事情,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我们应当养成这样的一种思考方式,过去的每件事情的结果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也将有无数种可能的结果,如此描述和应对这么多不确定的可能性,概率论呢就是重要的工具之一。
频次概率与主观概率
频次概率,那也叫物理概率,比如说我们计算一件事情发生的频次占结果总数的百分比。
主观概率是猜,那猜的准确性的是要靠信息质量来决定的。
决策树理论与外部视角
我们根据主观概率和频次概率呢,可以运用工具就是决策树理论来应对不确定性。
举个例子,已经工作三年,进一步增加自己收入可以有三个选择,自己创业,兼职努力,工作
讲的就是应该把我们自己的问题看作是这个世界中一系列类似问题中的一个以此为基础计算概率,我们要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
在利用决策树分析并不是让我们每件事情都做对,而是让我们每次行动都处在最高赔率上。
我们要坚持这样的一个概率是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所以要做一份冗余备份系统。
小概率下总有幸运儿,但是你学不来。就像一个家庭来说,意外事件对你来说只有,100%和0。概率它不是固定值而是动态值,你要比的是和你相似群体的成功概率,创业的人大都努力勤奋会思考问题,宏观来看个体在群体中的智力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第二个,你的极致努力可以改变你获胜的概率,换句话说概率不是固定值,而是动态值。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不断的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情当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致命打击,从长期来看一直投入最大赔率的事情终究会有回报。
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最基本的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 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情;第二个层面的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说奢侈品牌能够获得高额情感溢价的关键之一是他们通过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用今天的流行语说他们卖的是情怀。
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需要黄金思维圈。经常多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我们要连续追问五个为什么,一直挖掘到用户最深层的感受,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进而开始设计。
黄金思维圈最大的价值,通过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我们要抓住why的本质,激发how的创意。
进化论
如果你现在与鬼共舞而不知,还想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面生存的更好,那是很难适应。所以我们要拥抱变化,快速的响应发生的变化。
要让自己站在具备信息优势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做鸭子很重要,可是怎么做呢?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人脉中心,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幂律定律,20%人拥有着80%的信息链接。要么自己成为人脉中心,要么结识更多的人脉中心。
很多机会不是死在你不知道而是死在你知道太多却没有行动,那我们可以用三个方法进行尝试:第一:祈祷自己拥有冒险的基因;第二精益创业最小成本试错;第三,模仿领先者的行动,变化的环境才不管你是模仿者还是原创,只要你适应环境就可以。
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能采取行动改变多少,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正确的方法论,精益创业和模仿同级别最优秀人的做法,能够让你在没有冒险经验的情况下,更好地把知道变为行动,也就是让你向有结果的人学习,这是在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里面你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系统思考
道家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要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物。
系统思考的角度,讨论问题有两个假设很重要,你是系统结构决定部分的行为,那是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回路网络关系。
系统反馈的秘密
原来过去行为的结果一直在那里,他会在未来连本带利的反馈回来,实质是系统思考中非常关键的概念,系统的关键,常常被时滞带来的假象隐藏起来。
系统思考要找到关键解,我们可以通过系统模型分析找到系统关键技术,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所谓系统关键技术是指一个系统中特定位置,对其施加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
能从关系入手,思考了解系统背后结构的人,知道一个秘密,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你行动的原因和结果在时空上并非紧密联系,所以要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
系统思考是一种与我们直觉思考不同的思考方式,它是整体的动态的连续的思考方式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动态系统中,以简驭繁的智慧。
一:关注关系而非事物,养成从分析关系和事物彼此间的影响入手,是培养系统思考习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
三: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
四: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
及时反馈,对系统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你成功不是因为你努力,只是幸运地处在正确的位置。
二八法则
人脉的三个价值:第一情感,提供情感慰藉;第二信息,提供信息情报;第三,能力分享资源能力,主要是后面两点,也就是管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能力分享的概率。
人际关系的结构洞
结构洞是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结构洞是一个缓冲器,相当于电线线路中的绝缘器,彼此之间存在结构洞的两个人关系,向网络贡献力是可累加的而非重叠。
在这个网络关系中,你的人脉关系中的20%的非重复关系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着80%左右,也就是提到过的弱关系,时间管理里面叶老师也说过,要加强自己弱关系的连接。以前我一直不清楚弱关系是什么,看到这本书才理解了。在上次的父母专业课中也听到建立自己的玫瑰花园,其实基本理论都是一样的,建立弱关系。
你能不断打造和拥有结构动,就能极大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从而让自己占据信息获取优势,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信息和财富一样,从来不会均匀地传播。
人脉蜂窝从串联到并联
管理不同圈子的人脉中心,自然能够提高人脉网络的信息效率,第一个解决思路是打造人脉蜂窝。
在这个图中的,你是中心,彼此五个人是不认识的,那同样这五个人如果你介绍他们彼此认识,就形成了像蜂窝一样互相联系的网状关系,这个关系结构就是人脉蜂窝结构。
那在前一个固定模式下,你和朋友之间是单向关系,你的人际网络就像一个串联网络,一旦中间一个环节断开,这条路就走不通,但是在蜂窝模式下,你的朋友之间相互认识互相交流了,你的人际网络就像一个并联网络一样。
所以打造结构,动关注弱关系是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可能性,而蜂窝理论是把你的非重复关系人,你的重要咯,关系主动的建立成强关系。
真正的人脉应该是做成连接,做成信息交流的。从认可你志趣相投的人里面发现和整合各自圈子的资源。
其实就像我们易效能的同学之间一样,我们也是在建立弱连接,在我们每次班会分享的过程中,我们有相同爱好的人,会走的更近一些。
人脉价值分享资源与能力
重要的是谁愿意帮助你,这就涉及如何与人脉建立深度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
第一:自我暴露,所谓自我暴露呢是指和别人分享你的一些小秘密,或者去分享一些不会在公开场合谈论的话题。
第二:做一个给予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同别人分享能力,首先我们必须愿意分享自己的能力,要遵循互惠原理,用中国的话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这个在我们易效能是一直倡导的,服务的人越多,你的效能越大。
在和朋友沟通的过程中有三个黄金问题必须要问,第一个是我怎样才能帮到你,第二个是你能给我什么建议吗?第三个是你觉得这件事情还应当再去咨询谁?
人脉管理与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只是一个结果的表象,真正推动这个结果的关键是系统正反馈,产生累积的正反馈效应,也就是复利效应,最终整个系统就会出现不平等的分布结果。
安全空间
99个成功抵不过一个失败
要做好的完整备份,同时做好关键节点备份,解决方案备份——planB。
冗余的反面是精简
简单的法则最难坚持。靠等待,赚钱,芒格说过,尝试做成成千上万的小事很难,但是这几件事做好就会有好的结果。你要做的是避免犯错,首先要花很多时间思考,然后考虑得越周全,犯错机会越小,二是要避免让自己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增加系统的冗余和提升决策质量是创造安全空间的两大途径。
构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间,用于呢是对系统发生极端情况时有备份来抵御严重影响,精减是减少有风险的决策,提高成功率,减少甚至消除极端情况的发生。
做一个总结:
1.由于幂律分布定律,小概率事件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
2.为了避免前面的结果付之一炬,我们要构建安全空间,保证复利效应持续起作用。
3.为了构建安全空间,我们可以从三个思路出发:
(1)设计冗余备份,保证系统正常运作
(2)提高决策质量,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系统对
(3)提升系统的反脆弱性,增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
很开心自己能够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在总结的过程中,我又一次理解了临界知识和如何去运用临界知识,做能够产生复利的事情,并且做好安全空间,不让小概率事件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就是防患于未然。
当你认真去品尝书中的内容时,你会发现在易效能很多的观点是相同的,叶老师也是运用了最底层的规律来为我们解答很多生活中的案例。
运用好临界知识,成功就像滚雪球一样与你不期而至。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深度反思学习的人,提高自己的认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