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追剧,趁着中午回家休息,断断续续看了《都挺好》。这部剧贴近现实,很多方面引人思考,今天我来说说育儿方面。
苏家的老大和老二,从小被母亲溺爱。生活被包办,愿望被满足,哪怕砸锅卖铁,哪怕家庭承受不起,哪怕侵犯老三的资源,一切在所不辞。
苏母身上,呈现的是我们熟悉的家长一手包办,身边太多这样的家长,我的父母也是这样。
这类父母,以只要好好学习、什么你都不用管为由,把你团团保护住。家务不用干,饭不用做,什么都不用管,家里经济危机跟你也没关系,你就是一个全方位的保护对象。
他们不愿把家庭真实情况告诉你,宁愿自己承受一切。苏家老二的啃老、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就是这样养成的,因为他不需要考虑钱的后果。
生活中,很多人不认为他这样是在啃老,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父母的一切都是你的,父母的钱早晚都是你的钱。如果苏家只有一个孩子,想必就没有人抱怨老二啃老吧。
我的表弟就是这样,虽然亲戚会说他,有车有房都是父母的,自己工作那么多年有什么积蓄?表弟的妈妈和表弟不觉得有什么。表弟工作后工资也不存,全交母亲,花钱时再问父母要。我跟姑姑说,不要管弟弟的钱,姑姑不做声,肯定觉得我在多管闲事。
她担心表弟乱花钱,可是表弟已经30好几的人了。姑姑外出旅游一趟,家里被表弟整得乱七八糟,没关系,姑姑可以收拾得很好。谈了恋爱,心疼女朋友洗衣服累,说把衣服带回家自己洗,其实是交给姑姑洗。一大家子吃饭,他自己坐在最里面,只知道吃,不知道添茶倒水,照顾其他人。
可以活得年轻,但不能不承担应尽的责任,不能不考虑父母已经年迈的事实。
还有一个远房亲戚,两个女儿,儿子最小。全家宠着儿子,儿子长大后没有正经工作过。还好父亲身体可以,外出跑工程赚钱。为了小儿子结婚买房,大姐出大头的首付款。结婚后,房贷还要大姐来还,大姐和父亲共同承担小儿子的家庭支出。真的为这位大姐抱不平,她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作为被父母包办长大的孩子,不想让孩子重复我童年时的经历。我和孩爸经常让孩子放手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她面前做一个懒爸妈。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孩子自理去做事情,也能够增强她的自信心。
教她认识钱,学习不同物品的价值不同。每周给她发10元零花钱,一段时间之后,去超市买牙膏 ,她能分辨出不同牙膏的价钱,还说不买那个贵的。
减少她的玩具和个人物品。不玩的、坏的玩具被我清理到看不见的地方,在有限的玩具里,她学会变着法玩,总能看到她意想不到的小创造。
家里的事情跟她分享。比如姥姥和姥爷去省城,姥姥用小时候对待我的方式对待我的孩子,骗她说姥爷他们去旅游。我却如实告诉孩子,他们去看病,妈妈要早起赶去与他们汇合。结果女儿催促我晚上早点睡,给我的背包里放了三颗糖,让我第二天吃。
把孩子当做“人”看,而不是她还小,什么都不需要懂。记得我小时候,母亲常说的就是:“她那么小,懂什么?”
小小的我内心是委屈的。家里的任何事情,小孩子其实是最敏感的。如果父母忽略他的感受,不把他当作家庭一份子来看待,试图全面保护,割裂孩子与家庭、社会的联系,那么长大后的孩子,如何有担当,如何成为一个可以保护家庭、保护父母的人呢?到那时,父母再来埋怨,你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嘛。
种什么因,有什么果,孩子的成长在于家庭。作为父母,在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给孩子历练的机会,才是为之计深远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