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们心心相印小组第五次活动准时进行,由于考研、开会等原因,小组成员有四人请假,其他成员如约而至。
活动一开始,在第一个流程中,一周的总结与思考分享,成员们参与意识明显提升,大家拿自己家发生的事情谈感受、说变化、思成长:对儿子的接纳让他对父母说了很多心里话,尤其是自己不喜欢猫狗却容纳孩子带猫猫回家,孩子开心之余,围着爸妈直转圈;爱人主动承包做饭任务,收到新裤子高兴的像孩子一样,从看不惯、委屈伤心到识别并及时满足爱人的需求,爱人对自己的学习非常支持;给女儿读自己写的信《2020年最美少女颁奖词》,女儿抱住妈妈说自己应该陪妈妈一起参加小组活动;儿子的班主任又打电话告状了,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和孩子做好沟通,没有把无名火一股脑发泄到孩子身上;儿子再一次发起权力斗争,自己把主动权让给儿子,孩子反而做出乎意料的举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互动故事,让大家感受到智慧妈妈们通过小组四次研讨活动,首先做到了“对自己有办法”。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成长性的问题,是个体正常发展中急剧的变化和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刚刚有了“我的”意识,对自己的物品产生独占性。妈妈让他和其他孩子分享,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发展性的问题,过了这个年龄段,孩子自然会有分享的意识。如果以成人的角度评价孩子“真自私”,并且经常拿这个说事,孩子的问题就演变成第二类问题“人为的问题”。人为的问题就是由于父母或者其他教育者的因素,导致出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如有的老师不注意教育方式,守着全班学生骂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受到羞辱,从此不愿意踏进学校。那这个孩子的问题就是人为的问题。第三类是突发性的问题,是我们要帮助孩子进行危机干预的问题。如孩子最爱的亲人忽然离世,孩子从此精神恍惚,无法安心学习的问题。青少年上述三类问题,以第一种居多。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把孩子的行为问题化、把问题道德化,就会减少我们的焦虑,陪伴和支持孩子走过困难时刻,增强亲子互动、加深情感联结,我们的孩子才会主动向我们求助。
“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熏陶”。夫妻关系在家庭中是磐石,是第一位的,夫妻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家庭氛围的和谐程度。在和谐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情绪稳定、性格开朗、责任感强。我们没有经过培训就成为了父母,从内在小男孩、小女孩的角度看,有时候我们也有浓重的孩子气,情绪一旦操控了我们,也会做出让自己后悔不迭的事情,从而伤害到孩子。学习如何做父母、如何接的住孩子的所有问题,是我们的功课。
放下父母高高在上的身段,和孩子们共同投入到家庭游戏中,“生活即教育”,一起成语接龙、比赛包饺子🥟、打球下棋等等,用欢乐时光代替沉默不语,让爱和温暖在家庭中流动起来!这就是我们这一期的家庭作业哦。请假的小组成员赶快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