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一位考生以538分成绩在国家专项计划中被北京大学提档,随后北大招生办却以考生成绩过低,进入大学后容易完成不了学业为由,三次退档。在舆论压力下,北大态度反转,承认退档处理不合规,决定申请补录被退档考生。经此一事,北大精英式的傲慢暴露无遗。
以“考生入学后可能无法完成学业会被退学”的理由退档,无形之中,北大招生办已经逾越了高考招生规则的限制,对自身的权力和地位做了无限制的拔高和想象,这也体现了一种病态的精英主义价值观。通过专项计划考入名校的学生有可能学业困难,可高考状元不也因完成不了学业被北大退学了吗?而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之事,为何也不见北大有丝毫未卜先知的能力?
“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北大给出的理由难以让公众信服。退档时北大未与考生有过任何沟通,就武断地表示考生极有可能完成不了学业,三次将考生拒之门外。试问这样的作为真的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吗?可曾尊重过考生基于规则平等上的自由选择? 什么是以人为本?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所言深入人心——“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这才是一流学府应有的气度,也是最真实的“以人为本”。
蔡元培在北大平民学校演讲时曾说过,大学不只是培养精英的,而是要提高整个社会文明和文化程度,这才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精英教育应朝着这个方向走。可如今的北大还能贯彻教育平等精神吗?在退档拉锯战中,北大招生办三次回绝都干脆利落,仿佛在顶尖学府的招牌面前,既定规则与个人的发展都微不足道,在精英主义的傲慢与偏见中,毫不犹豫地拿平民考生的前途作牺牲,而不必考虑其意志。
国家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本就是让贫寒学子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人才更是对落后地区的长期投入,惠及大众。扶上马、送一程是教育扶贫的本意,给予学业困难的学生包容与帮助是学校的本分,北大有何理由拒绝?若在合规前提下,择优录取固然可以理解。但不惜违规操作也要退档低分考生,说到底还是功利主义与精英思维在作祟。这种思维,透过北大树洞部分学生的冷嘲热讽,也可窥见一斑。我们不禁要问,北大培养的到底是特权精英还是平民精英?
我们不否认北大追求国际化、顶尖的教育使命,然而这样的精英式追求不应与普通民众愈发对立起来,少一些傲慢与偏见的同时,也应为国内的平民学生多留一扇门。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在《共同的底线》一书中所言,谁也不能自封天生的或永恒的精英。窥镜自视,北大精英式的傲慢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