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在学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师嘱咐每位同学到学校时带四支铅笔,而她每天上课都会带六七支铅笔,因为班长要借,如果不给借下课后就堵住不让出去,临上课前两分钟才放她出去。
孩子的妈妈听了很气愤,小小年纪就开始一副“领导”做派。不忍自己孩子受这种待遇,这位妈妈立即和老师沟通,最后老师在班上强调,每位同学都必须要自己准备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不允许向任何一位同学借或者是要东西。
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会立即出手帮助解决,小到忘记带作业,大到处理同学关系,事无巨细的替孩子操心着,深怕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受了委屈或成绩落下。《让孩子学会思考》中指出父母这种爱的行为,其实是在断送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让孩子学会思考》的作者是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达琳·斯威特兰是一名儿童心理学家,专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二十多年。罗恩·施托尔伯格是执业临床心理医生,亚莱恩国际大学副教授。在20多年的研究中,作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会解决交际纠纷,独立面对问题时惊慌失措。
本书通过实际案例深度剖析家长无意间助长孩子即刻满足需求的情形,并列举出了5种家长陷阱,以及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
家长深陷的五种陷阱
01、解救陷阱
之前有个朋友皱着眉头对我说,孩子的作业太多了,每次做到10点都做不完,快愁死了,写不完去了老师又要训,有时候还会打,每天晚上我都得给他做一些,帮助他完成作业。
父母担心孩子去了学校会受惩罚,就替孩子解决问题,把他们从这个写作业的痛苦中解救出来。这种行为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写不完作业也没关系,反正妈妈会帮我写。
家长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正在让孩子错失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机会。这就是父母容易陷入的“解救陷阱”,我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孩子解决问题,给孩子一种总会有人替自己收拾残局的认知,最后形成事事都要依赖父母习惯。
02、火速陷阱
子谦一个人有点无聊,让我和他一起下棋,可我正在处理自己的事,于是让他等等,但他一遍又一遍地催我,显然不愿意等,我只好停下手中的事情陪他下棋。
我们总是在第一时间满足他的期望,孩子习惯了有求必应,习惯了自己是主角,习惯了自己的需求第一满足。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耐心,不愿意等待,变得不会替别人着想,以及失去思考的能力和照顾自己的能力。
03、压力陷阱
别人家孩子钢琴已经5级了,这次考试成绩都在95分以上,那谁家孩子英语口语说的特别好,会很多单词。这些都给家长施加了很多压力,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当家长焦虑时,带给孩子的也是压力,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兴趣作为内驱力走怎么能学好呢?
孩子的能力,很多时候是源于自信心和荣誉感,而这些的获得都是源于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支持。
04、给予陷阱
孩子委屈地说:别人都有手机,就我没有。为了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有面子,很多家长有求必应。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小时候物质匮乏,很多东西都没玩过,也没吃过,因此不想让孩子像自己当年一样有缺憾。
然而,我们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心态。
05、负罪陷阱
现在的父母每天除了要工作,还要做家务,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事情一多,有时候和孩子说话都没什么耐心,一不小心冲孩子发火后,内心充满了负罪感。
这个时候当孩子有所求时,就会义无反顾的满足孩子。
家长的这些行为剥夺了孩子学会思考的机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01、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事件,山东一位70多岁的阿婆,每天顶着酷暑奔走于街头为儿子找工作。她希望能碰到某个好心的路人,可以帮自己的儿子重新走上社会。
阿婆的老伴已经去世,儿子在家啃老了二十多年。
阿婆的儿子之前做过一段时间保安,后来不想干了,就一直在家待着,这一待就是20年。
平日里,两人就靠着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生活。
一个有手有脚的成年男人,每天窝在家里当蛀虫,吃饭、睡觉、打游戏。
除了成年男子自己的问题之外,更多的是这位母亲的责任,直到现在,她都在为儿子解决问题,找工作难道不应该是他一个成年人该有的能力吗?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一味地给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失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未来孩子走向社会,面对各种问题时,你让他如何面对呢?
02、近来的动画短片《巨婴》看后让人压抑。短片中,孩子起床后,叫了声妈妈,母亲就过去给他穿衣服,剃胡须也是妈妈,后来爸爸过世了,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他要买一个VR产品,妈妈无奈地摇头。
画面一转回到巨婴小时候,那个时候他看到电视里有什么好玩,手一指,叫声“妈妈”,妈妈就会满足他。不管多贵,不管是否合理。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看是似爱,其实是让孩子失去了自理能力。
生活中还有大部分的人,即便大学毕业了,还是要依靠家里,工作需要家里找,钱不够花了要和爸妈拿。孩子的种种行为与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背道而驰。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怎么让孩子学会思考?
01、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孩子因为拖拉没写完作业时,不要帮他,让他学会承担自己没写的后果,之后他就会思考怎么才能避免因为没写作业而挨批。
当孩子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要忙着替孩子解决,给他点时间,让他试着去解决社交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父母给孩子一个空间,孩子还你一个惊喜,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也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出错,甚至会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这是孩子成长的必要代价。
02、让孩子学会等待
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在实验中,小朋友可以选择一样奖励(糖果),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
研究结果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
03、让孩子学会自食其力
一项报告显示:青少年中打工人群的比例已经从1999年的52%下降到2013年的32.35%。
在上学期间让孩子做一些兼职,不仅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充满信息,还能让他们学到责任,独立、赚钱、组织和计划的意义。
在让孩子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还要注意“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孩子大脑中负责这些技能的连接就无法得到强化。
《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本书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孩子遇到的困境,我们应该把这些困境看作闯关游戏,让孩子一关一关的闯,从中练就终身受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