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的领域,是自己的长板,不是短板,是自己的优势,不是缺点,是屡战屡胜的领域,不是屡战屡败的领域。
擅长的领域不是一点经历都没有的白丁,也不是经常以“学徒”、“新入门”等词语来掩盖没有成果的尴尬的虚伪者,更不是你花了十小时还不如别人花一小时的领域。最终,你还得拿出一点成果来充分说明,你确实擅长。
具体一点,可以从五个角度来观察:
1、积累最多。
2、不由自主地投入注意力最多。
3、更加敏感。
4、收获的成功最多。
5、结合理性分析。
积累就是在一个领域中无论好事坏事,无论成功失败,你首先有大量的经历,这些经历就如游泳中常说的“水性”,各行各业中的“泡”、“熏”、“熏陶”、“混经验”等等。莎士比亚是戏剧大师,在他正式写创作戏剧之前,他已经在剧场里泡了若干年,各种工作都干过。或者可以直接以泡在这个领域中的时间来计算,一万小时理论,简单说,就是积累,就是时间累积。
“不由自主地投入的注意力”是指对你有吸引力,就是自己有兴趣,不由自主地就想参与某事,那肯定有兴趣,就是李笑来所说“不是坚持,而是停不下来”,木心所说“欲仙欲死、欲死欲仙”。
“更加敏感”是指你输入一别人输入出,而你可输出十而别人只能输出一。中专时学手风琴,第一次双手配合的曲子是《摇篮曲》,那时我们都没有教村,老师每节课发一张手写的谱子,下课后大家每人抄一份,大家还在抄谱子的时候,我抱着琴已经开始试奏,并双后可以配合了,但一周后回课,仍然有同学双手很不协调,而且几年之后毕业时,我确实是这一级同学中水平最高的。我父母都属于一般人眼中“手巧”之人,我们姊妹个个手指操作比较强,手风琴首先就是一种手指操作技能,我正是对这方面比较敏感。
如果你已经在某个领域泡了足够长的时间,那么“收获的成功最多”就是检验是否真正擅长的标志。继续说我的手风琴,上学期间不仅演出无数,而且因为手风琴特长(我们是普通师范生,某一方面的擅长,那年代叫“特长”),分配工作时全级两百人,只有我与另外一位同学分到了市级实验小学,其他同学大多数都分配到了乡下。
“结合理性的分析”是说每个人的擅长都可能不止一个方面,有时需要选择。另外,有时可能你最擅长的事情,却错失了时间或间空间,而只能选择次擅长领域。我后来放弃手风琴,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就是因为我不是童子功学习手风琴,不可能成为演奏家,甚至要考手风琴的研究生都不可能。所以在考研究生时,我就放弃了手风琴,改学了传统音乐理论专业。
整体来看,如果你从事了自己擅长的领域,表面可以看到的,就是你似乎没有花什么功夫、没有“苦学”、没有“苦练”,但你最终的效果很好。当然,别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自己认真一想,虽然没有“苦学”、“苦练”,但自己确实在这个领域浸泡的时间还真不短,甚至很多。
如果你从事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你的内心经常充满焦虑,焦虑来自无名的压力,花的时间往往很多,但做事结果往往很难让人满意,甚至最大的焦虚是不敢与真正在这个领域有才气的人PK,以至听到这样的人要来到身边,就已经夜里失眠。
“而立”之前,因为新鲜事物太多,我们凭借自己的体力可以完成的事太多,所以深入思考“我的擅长领域”的时候也就不多。“而立”之后,开始想“立之本”何在?但往往因为没有前期的深入思考与苍蝇乱撞般的反复尝试,这时往往已经不允许再到处乱撞,所以还找不到“立之本”时,就常常以驼鸟的办法——把头埋在沙子里——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样的结果,我们都懂!
放弃了手风琴,我擅长的领域究竟在哪里?
第一,自己积累最多的就是自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的体制内与体制外(自己曾与导师一起联办琴童学校五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曾是幼师中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几所大学里所讲课程也深受学生好评,尤其是多年过去之后,不断有曾经教过的学生,表达对当年获益的感激,也算是教学的成功表现之一吧。
第二,从时间看,自己在教育领域已经有两年小学、七年中学/七年幼师/五年体制外琴童学校、七年大学的从教时间,如果把这里的斜杠身份都分开计数,那就有28年教学经历了。
第三,我对感知他人的心理很擅长,十多年前有五六年时间,阅读过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虽然后来没走上这个专业,但目前还时常有去考“心理咨询师”的冲动。另一方面,我对他人成长方面很喜欢感觉、琢磨,并且爱提建议,在这方面也帮助了好多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