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到了两个新闻。第一个是快乐大本营20周年,第二个是“吴昕哭了”上了微博热搜。
上周末的真人秀节目“我们相爱吧”中,吴昕和潘玮柏谈心聊到了自己曾经被骂的经历,尤其是与男艺人合作却被其粉丝各种diss的时候,吴昕直言他们说话好难听,凭什么那么说自己。
正是因为那些惨痛的经历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以至于这次节目一听说和潘玮柏合作,吴昕坦言第一反应竟然是害怕自己连累对方。言语扎心的时刻,她更是掩面痛哭。
虽然最后因潘玮柏的一句“如果我的粉丝骂你,我就退出娱乐圈”破涕而笑,可是依旧感觉到她满心的委屈呼之欲出。
想想也是。
之前和李易峰在快乐大本营中亲密互动,就曾多次携手上热搜,没少被骂。和韩庚录制《极速前进》,也被庚饭们讨伐拖了偶像的后腿。
这么些年,吴昕早已经被各路男偶像的粉丝们冠上了个“强组CP炒作”的标签,被冤枉了这么久,直到这一回用哭着说“我没炒作”才勉强回应。
当然,真人秀可以被解释为玩票,没必要用力过猛。那么,就再说回她的本行。
快乐家族中,谢娜和何炅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维嘉算是大绿叶,时不常还能冒出些亮点。而杜海涛和吴昕,则是标准的配角了。
海涛好歹有性别优势,有些扮丑恶搞的戏份还算称职。可这吴昕吧,是既丢不开形象来搞怪,又没什么出彩的地方能吸晴。说实话,除了凑数,是真的没什么存在感。
饶是近年开始发展副业,可是参与真人秀吧放不开胆子,客串个戏吧又没什么演技,唱歌吧也没法听,主持又很平庸。
什么条件都不出众,成绩也不显赫,只有组CP上热搜让人记忆深刻,可不得落人口舌吗?
-2-
其实每个人都会在意他人的评论,这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沉溺于评论中自怜自艾,畏手畏脚,甚至让他人的评论重建对自己的认知。
你把对自己的评判权交给了他人,就注定了永远都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你以为按照他人的评论改变自己的行为就能如愿得到好评吗?
放弃吧,不可能的。如果你这次改变了,一定还会听到新的评论。到了那时,你还改不改?
小的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父子俩进城赶集。儿子牵着驴,父亲坐在上面。有路人看见了,说这父亲真狠心,自己骑驴,却让儿子走。父亲一听,连忙换儿子来骑驴。可是没走多远,又听见有人说,这当儿子的真不孝顺,老爹一把年纪的跟着小跑,自己悠哉地骑驴。儿子一听,心中有愧,连忙拉父亲上来,两个人一起骑。
没一会儿,又有人说这驴可真可怜,那么瘦还背俩人。这父子俩一听也是,又双双下来,谁也不骑了,都牵着驴走。最后碰到了个老头,说这爷俩真蠢,放着驴不骑,却愿意走路。这下父子俩是真傻眼了,看着驴骑也不是,不骑也不是。
你有权利行为,他人就有权利评论。无论你如何改变行为,都不可能完全消灭评论,尤其是非议。就好像马东在《奇葩说》中讲,被误解甚至可以说是表达者的宿命。
既是如此,那听听就是了,万不可入戏太深。
更重要的是,与其去等待他人的理解与支持,不如努力自证。
吴昕的悲剧在于他人的非议吗?那不过是表象。
真正的根源是她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啊!
反观在快乐家族中同样是配角的搭档杜海涛,近些年又是组建夜跑打卡群,又是开健身房的,俨然是以健身为突破口开启了自我的逆袭之路。就连何老师在其他节目中,也会顺带着为他的健身房宣传。
你总得先做出些亮点来才好让大家说事儿啊。什么成绩都没有,不说你炒作说什么啊!
-3-
在我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很多人在新鲜之余第一反应都是:你工作这么闲呐。在那些悉悉索索的质疑或评判面前,我没有解释,只是很简单地继续写下去。
到了今天,当我写了15个月之久,忙到昏天黑日的时刻依旧每周两篇雷打不动,累计产出100余篇文章,将近30万字之后,我听到的评论统统变成了:真厉害。
他人对我们的评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来告诉你:不过是经我们映射之后的他们自己。知乎上有句名言,你们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们。
所以,非议当前,要解释吗?
一旦你张了口,就会落入流言蜚语的泥潭。解释了一,一定会有二,根本就是无穷尽的黑洞。只要是想批判你的人,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批判。此时的你越是死命挣扎解释,越是沉得迅速。
你的回应,除了将自己拉低到和对方同等的水平之外,毫无意义。
只有成绩,唯有自己,有能力说明自己。当你做出了足够的亮点,自然会盖过所有质疑。
小的时候,我常听爸爸说:一棵小草往往会对周围那棵差不多高的小草评头论足,但是对旁边的参天大树,则只有抬头景仰的份。
害怕遭非议、希望被理解多少都是内心底气不足的表现,所以才想要借助外界的认可来肯定自我。
但非议绝不可能因我们行为的停止而消匿,因为不作为同样可以成为将其再次点燃的导火索。
所以面对非议,最好的回应其实就是:不解释,努力用成绩说明一切。当你从小草成长为参天大树,你将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