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端游者
7月15日深夜,风语阁夜听直播间,分享了摘花看世界老师的诗歌作品《夕阳》并有幸邀请其到直播间聊天。
对于本次的作业主题“但求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他的感觉是珍惜时光。他说掌门人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成“但求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也是提醒我们珍惜美好的时光,有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有时候我们活着就是活一种体验,我们活着活一些比较激烈的璀璨的瞬间,很多时候这一点瞬间就可以治愈我们。
他创作的这首诗,灵感来自于前段时间读到海子的一些诗《日记》,给他带来很大的感触,海子跟姐姐的倾诉,在一种孤独的夜里,在孤独的戈壁上,这种惆怅的感觉,让摘花老师想起以前在看夕阳的时候,感觉到一种很孤独,在孤独里又感到一丝温暖,虽然说夕阳后马上就要黑夜了,一天就结束了,但是夕阳期间最后的温暖,这样的光芒能让人的身心感到一种洗礼,为此他写了这首诗,想表达虽然在孤独中,但也有小小慰藉的感受。
现场邀请了摘花老师进行现场朗读。
《日记》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朗读完《日记》 后,他分享自己喜欢海子的诗,除了很熟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比较喜欢诗中展现的意境。
我说,有些作者的作品和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摘花老师是如何看的呢?他说可能是因为每个作家的风格都不一样。有的作家可能会比较乐观一些,他理解一般善于写文字的人,情感肯定要比一般人要细腻,可见他们虽然说表面上看起来可能很开朗,但是可能某一个点、某一个瞬间,会让他们陷入一种无尽的想象。
接着摘花老师分享自己特别喜欢的一篇散文,张爱玲的作品听花落的声音。他说正常人看可能花落了就是凋零了。但是从张爱玲的角度来讲,她觉得花落是有声音的,那篇散文写得也特别美。
摘花老师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是让他很有感觉最喜欢的散文之一,篇幅不长,但里边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文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能很抓人的眼球。
随后,询问摘花老师笔名是否与这首散文有关,他说是根据一叶一菩提而来的,他觉得把花摘下来之后,是不是就能了解整个世界。其实也是一种期盼,能够从一些小的人生,虽然说很短暂,希望从中看透人生,看透一些事情。
面对不同的季节,摘花老师的情绪是否会有影响。他说季节的影响不是很大,在独处的时候情绪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在想一些事情,看一些文章,或者是听一些特别好听的音乐,或者看某一场电影特别有深意的一场电影,这些场景可能会触发一些想法。
他补充,但环境会让人触景生情,因为有好看的风景,风语阁的线下聚会,参与者会看到很多美丽的杭州,美丽西湖的景色,后续参与者回来后可能会写很多文章。如果
没有好好的表达,是不是有点辜负那么漂亮的风景?
随后,聊到电影,阅片经历丰富的摘花老师,他推荐了《美丽人生》《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还有民国时期的一些电影,类似于《乌鸦与麻雀》《一江春水》,还有很多阮玲玉那种默片儿,还有周旋唱四季歌的电影《马路天使》,在之前他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看那个时期的电影,然后这个时期一直看到新中国刚刚成立,再到后期的各个年代的,这些电影给摘花看世界带来很深的感触,开始让他觉得中国电影,从剧情以及各方面都挺完整,再看看以前的影片中影星的风采,也挺有感觉的。
对于生活中,经历哪些事或者感悟会让自己更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摘花老师分享跟家人一起在户外散步的时候,在美丽的景色之下散散步,在夕阳当中漫步,会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他前段时间去上海的绿园旅游,虽然游客很多,但是他特意找了游人稀少的角落,自己坐在一边,然后静静地凝视着人工湖,看着湖里自由自在的鱼儿在游,很惬意。
对于这次作业的主题,摘花老师还分享他的理解,每一个时刻都有每一个时刻的美好风景,比如有些人怕自己很老,又怕自己很年轻,但是我们经历到某一岁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见不同样子的风景,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黄昏有黄昏的美,所以不要着急。
摘花老师还分享夕阳对他而言,总能勾起一种复杂而不安的情绪,这种感觉似乎源自童年的深刻烙印。在东北农村长大的他,每当黄昏降临,家中院子里,夕阳将天边云彩染成绚烂的绯红,炊烟袅袅升起,伴随着炉灶边传来的淡淡煤烟味,这幅画面本应是温馨而美好的。然而,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他却能隐约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或许,这种在极致美好中寻觅哀愁的心态,正是他性格中一种独特的敏感与细腻所致。他坦言,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可能并非完全由外部经历塑造,而是天生便带有的一种性格特质,使得他在享受幸福瞬间的同时,内心也会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淡淡的忧伤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