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曾为孩子们发声,说过教育界标杆最牛的一句话: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三个一切的含义是:
一切为了孩子——现在所做的所有工作(儿童工作),都是为了孩子们;
为了孩子的一切——涉及到有益儿童的一切所有事项,我们都要努力去做;
为了一切孩子——孩子不分三六九,所有的孩子,不管聪明的,智障的,健全的,残疾的,优异的,或者是犯过错的(触犯法律过的),都是工作的内容,都是关怀的对
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 《蝴蝶效应》
孩子什么也不想学,这是一位兴趣班家长焦虑万分,吐槽自家孩子。
这是孩子的真心话!你要是一脸认真,一副严肃的去问他对什么感兴趣,他一定会不加思索的回答——玩手机。
与他搭话的是兴趣班的老师。
这就是我把他送到兴趣班学习的主要原因,孩子双休日不能待在家里,一待在家里就会不停的玩手机。停也停不下来,任凭你怎么大声吼叫,粗暴对待,甚至是打也无用。家长应和兴趣班老师絮絮叨叨着自己的心声。
就算把手机砸了也无用,除非这个世界上没有手机。
兴趣班的老师根据家长的陈述得出这样的结论。
教育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秘诀是:发现。 -- 田琨 《培养大器的孩子》
孩子玩手机问题在兴趣班的家长口中,简直就是罄竹难书,可你放眼望去,他们自己却人人一部手机,有的甚至还有两部。
曾经我热衷于教育别人,后来我发现,管好自己比教育别人要靠谱的多。
-- 傅首尔 《奇葩说6》
画室的负责人又借题发挥:
“孩子肯定什么也不想学,学习本来就就是一件苦差事,需要付出。”
话锋一转,
“不过学什么都对孩子有好处。每位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每一位成功孩子的背后,当然离不开孩子自己,不过家长的坚持也很重要。坚持下来的家长,孩子就成功了。”
这一套听起来那么的说服人心,说的在理。
可是每一位家长都把孩子掐到自己不喜欢待的地方,孩子的成长轨迹没有残缺吗?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卢梭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 托尔斯泰
只有孩子心里清楚,自己来兴趣班是打发时间,隔离手机的。只要把家长的兴趣班任务完成了,回去的奖励就是玩手机。所以很多孩子都是奔着玩手机的目标去学习兴趣。真正对自己兴趣的认识,自己到底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他才懒得去思考。他是个孩子,他的世界里只有玩这一个字。
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 笛福 《鲁滨逊飘流记》
家长本身不会玩儿,导致孩子也和家长一样,只会玩手机。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 托尔斯泰
有时候逼疯孩子的 往往不是学习压力
而是中国式教育——《我累了》
如果家长是一个饱读诗书,天天书不离手,手不离书的人,相信他的孩子也不会去过多的玩手机,而是捧书在手,读书无尽。
如果家长不停的鼓动一些小玩意,孩子也会跟着探索自然世界的神奇。
如果孩子的家长做生意,忙的脚不沾地,把一摊子生意上边儿棘手的问题抛给孩子,孩子定会在生意门道上钻研赚钱省钱。
如果家长在田间乡野里劳作,每次都领上孩子感受劳作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孩子定会从中悟出不管什么事都要通过劳动与努力获得。以后不管他从事农业生产,还是以此为戒,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自己不再受劳作之苦。
只要家长躬身力行,榜样示范,孩子就会把他当做镜子。不管镜子里是真是假,他都会从这里悟出人生的道理,也把这些书输送到自己的身体血液里。找方向,定目标,为自己以后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 托尔斯泰
现在很多家长,自己都是手机不离手,离开手机没法活,让孩子乖乖的坐在那里读书,学习看报,做手工,那不是天方夜谭,理想化的生活吗?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我们都是人群中普通的一员,没有高深的理论实践与孩子参与其中,只能自己给孩子当榜样。这样做下去,相信每家的孩子都不会有了大的差错。
有问题的孩子,折射出的其实都是有问题的家长。这个观点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明白,可就是不愿意直面对待它,而是一味的找借口:现在的孩子难管理了,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了,现在的孩子想法很多了,总之,现在的孩子就是他们的天敌。
我不服!我想为现在的孩子发声,讨回不公平的对待,收回不公道的评说。
《家庭教育指导师》教材副主编李玫瑾教授在书中写到: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即抚养与情感、情感与教育息息相关。
亲子关系无法通过金钱买来,只能父母亲力亲为的陪伴孩子,才可能获得。
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懂得如何思考,而不是固化和误解。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通过多年研究发现:父母和孩子的关心直接影响到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着一种稳定忠诚的关系,这种关系能针对孩子的个人需要做出及时响应,据知识提供保护,从而减少孩子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这种关系同样会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关键的能力,比如计划能力,监督能力和调控能力,这些能力能够让孩子对逆境或顺境做出适当的回应。
最后用约翰杜威的一句话做个结尾:
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