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大部分的家长应该都会说:当然是尽全力。关乎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家长是应该尽力而为。但是这个尽力的过程和方法就需要我们好好的思量,好好的把握一下了。
最近大火的家庭剧《小欢喜》中也展示了家庭教育的不同方式,大家也都觉得方圆家的氛围比较好,在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的家长都像宋倩一样是老师,就算是也只能陪小学或者中学一个阶段,所以家长在孩子学习上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是一些外力上的支持。那么家长能够教育的,能够影响的便重点在于人格上,在于怎样去影响孩子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
储安平在《给弟弟的信》中写到,“单单将一个人抚养长大了,并不是一件难事,也并不是一件有价值的事,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一个人长得大长不大有什么关系?我们不仅要将孩子抚养成一个人,更应该将他教育成一个“人”。”不仅是给他吃,给他穿就够了,这样他是能长大,但如果人格不健全,他长大之后对于社会不会有任何贡献,如果再有一些什么不好的习惯,那必然会给社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习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也提到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些无不显示出家教对于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作用之大,所以家长们要重言传、重身教,不能一边给孩子说要讲礼貌,一边自己脏话连篇,不能让孩子不停的学习,而自己只知道在家躺尸。更不能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自己只需要供他吃喝就行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孩子们初来乍到,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而能模仿的就是陪他们长大的父母,就像你就看到一个没用过的东西,也总会先看看别人是怎么用的,吃没吃过的食物,也总是希望旁边的人先动手,然后自己有样学样。孩子也会学习,你还是他最信服的模仿对象,所以一定不要做出错误的示范,偶尔错了,也得告诉孩子,那样是错的。
不管是行动还是说话,都要给孩子正确的指导,1~12岁是培养孩子习惯和性格的关键年龄段,不要因为年龄小,就觉得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就忽略了他的成长。现在一些家长喜欢让孩子听话,听话的方式就是塞给他一个手机,所以我们看到孩子们都非常的精通手机,有的老人甚至觉得这是聪明的表现,小小年纪什么都会玩。孩子一吵一闹立马把手机递过去,然后一大一小,两人一起玩手机。这样只会养成懒惰的生活习惯,甚至依赖手机。再者比如大家喜欢玩的某音,成年人人格健全,不容易受影响,就当图个乐子,但放到孩子身上就容易过早的沾染浮躁的社会风气,并被其所侵染。好吃懒做,还想着一夜爆红。
一百多年前,我们没有被鸦片打败,今天,也不应该被手机打败。社会发展太快,诱惑也太多。我们拒绝了别人递过来的鸦片,就更不应该主动把懒惰和浮躁递给我们的孩子。我们要传递的是知识,是美德,是好的家风,是温良恭俭让。
如果你觉得你的家庭缺少好的风气,缺少成文的家训。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有了,你的家人身上一定具有某种优良的品质,把它们总结出来,传承下来。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耳濡目染,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为他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如此,便算作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力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