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441天
原文阅读:
19.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讲解:
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然后才能役使百姓;如果没有取得信任,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君子先取得信任,然后才能对人直言规劝;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启发思考:
“信”,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敬事而信”“谨而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孔子关于“信”讲过的话有很多。这里子夏从人际关系讲信,并不限于信守承诺,而是突出要取信于人。
的确,“信”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现代公民社会其实就是信用社会。无论是家庭内部父子兄弟的关系,社会、集体、团队中人与人的关系,还是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离开了“信”就可能陷入掣肘、内耗甚至相互伤害之中。
那么,如何取得信任呢?张居正说,靠“积诚”,“君子欲有为于天下,非积诚以感动之,未有能济者也”。要成事,先积诚,诚信是成事的资本,积诚全是平日的功夫。
信任与否,所求似在对方,但着力却在自己。自己是否真诚,别人是能感受到的。想让大家信任你,只有靠平时的、长期的表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们才知道和相信你一心是为大家好。即使人与人相处中误会自然难免,但消解误会的唯一办法仍在于真诚。
如果要劳民动众,一定是平时对大家至诚相待,大家才相信,你要让他干的,一定是为大家好的,所以都踊跃行动。
如果要规劝别人,对别人、对上级、对君主争谏进言,话肯定不好听,逆人之意。只有平时忠心耿耿,至诚恳切,已经建立了基本信任,对方已经相信你的一份心了,知道你是出以公心,即使说出批评的话来,他自然信任而且重视,能虚心听纳。否则,一定会让对方产生误解,以为你是在攻击、诽谤他,效果一定适得其反。
《中庸》把诚视为天道,人的全部努力就是去达到诚。看似有些玄虚,但万事皆由人心而起;人心一伪,一切便将陷入虚妄,只是早晚而已。《中庸》还说至诚无息,就是一点也没有停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是至诚待之,至诚无息。这一点,无论是作为领导者,还是作为下属,无论是对待普通百姓,还是对待上级,每个人都需要对人真诚相待,建立信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