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224篇。
《子张第十九篇》 第10篇: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前辈名家的注解,各有特色,我以为,南怀瑾先生的注解更深刻,更接地。
南先生的注解:这个地方子夏教学生们将来作人处世的道理,上面两则论语是讲如何做领导人,这则与下一则论语,是讲做别人干部,“臣道”应有的态度。
他说一个君子,要指挥下面的人,需要他们做事的时候,必须先要建立起来他们对自己的信念(含信任),当他们对自己有了信念,然后要他们做事,虽然没有告诉他们所以然,他们仍会做到。当部下对自己还没有信念的时候,要求他们过多,他会以为是找他麻烦。一个领导人,在与干部之间没有建立信心以前,虽然是为了干部的利益而想的办法,但干部们反而误会你在利用他们,损害他们的权益。一般人的心理如此,人是最难对付的,所以待人处世必须以信,信之重要在此。
第二点,说明作为一个高级干部的人,要对主管领导提出建议之前,先要自己估计,有没有在领导人心中建立信任,真正对自己有了信任,再依信任的程度,作适当的建议才对。
如果长官对自己的信任还不够,则自己提出来好的意见,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上级反而误会,怀疑你在毁谤他、反对他,这问题就大了。
南先生进一步讲——我们读历史,甚至看《贞观政要》,唐太宗的意见,常常被魏征、房玄龄这班大臣碰回去。有人说魏征、房玄龄了不起,但更了不起的是唐太宗,魏征如果没有碰到这种好老板,老早被怀疑了。唐太宗到底是唐太宗,能信任大臣,包容大臣的反对意见。张良何以不找别的老板而找刘邦?也还是刘邦了不起,对他言听计从,这都是说明长官与部下之间,要相互有信,下对上敬信,上对下信任,才有伟大的成就。如互信不够,没有真诚的沟通情感和思想,问题就大了。
子夏写的好,南先生注解的更好,经历过一番坎坷,有了一定人生阅历后,对这句话的体会也更深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强的指导意义,论语让人常读常新,读一辈子,悟一辈子,修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