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读了《人生设计课》这本书,共11章,按步骤呈列设计人生的工具和方法,每1章结束都附有章节练习。我着实不愿意做练习,觉得那是需要特别认真、端正的事情,于是怎么也没凑不出充分、独立的时间。正好也处在职业转型困惑期,也许由于没做练习的缘故,我还未能具备设计能力,但书中的内容还是帮我打开了思路,最大的收获是带给我一定的宽慰和松弛。
人生设计就是把设计思维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一种方式,设计出充实且快乐的人生。书中说,,人生并不是航行,有明确的目的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不止一种人生。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场体验,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当你意识到这点,那么在前进的途中,你将拥有无限乐趣。我按引起我共鸣的部分来记录读后感。
一、设计思维和传统规划思维
3句话来看设计思维和传统规划思维的区别:
1、不要坚持初心,而是要重新定义问题。
你是想要“一匹飞快的马?”还是“更快地抵达?”想清楚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将很大程度影响你的解决方向和思路。
2、不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而是拥有很多个选择。
“最适合”是一个坑,最是极限词,适合是动词。随着你不断成长,能力和资源不断提升,最适合的答案也一天天在变化,永远定不下来。好的状态是“我发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且决定从某个选择开始先试试看”。
3、不要“做出决定,坚定推进”,而是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
行动,行动。不要执着于寻找最佳方案all in,当你没有真正推进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困难。人生设计的方法,是做一个”AB人生原型”,开始小范围试错。比如你在犹豫是否要去大城市生活?那么可以先去大城市看看;比如你在犹豫是否要成为一名讲师,可以访问行业人士和参加有关活动。相比在焦虑、犹豫中来回摇摆,探索本身就是一件快乐有趣,而且效率更高的事情。
以上3句话,把每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分别连起来就是两种思维的区别:【传统规划思维】专注初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项,做出决定并把事情做成,【设计思维】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项,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
这让我想到设计人生就好比体验美食一般,天下美食令郎满目,不时地搜集、筛选各类美食信息,择其一二尝试,好吃的就多吃点,不好吃的咱就换,都是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人生是一段旅程,一系列的体验组成,没有绝对的目的地,不要陷入“最适合”,“最有利”“最..”的坑中,找到自己最关切的东西,行动起来,勇敢探索,快速尝试。“你在做什么的时候投入、有能量、快乐呢?“这是一个好问题。
二、你在这里You are here”
生活中我常感彷徨,觉得不该是这样的,拥有的好像又不是想要的,迷失在追寻中。这句“你在这里You are here”,把我拉回当下。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要先学会面对现实,承认当下的状态you are here,你才可能看得清、才能把脚踏在实地上,才能启航。
三、重力问题与锚问题
我们要区分重力问题(一种是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妨碍自行车上坡的重力-地球重力的问题)。我觉得就是要区分可控和不可控的问题。也许有人和我一样,为内卷的职场和炎凉的企业文化而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我轻轻自问了一下“我能控制内卷么?能扭转高压环境下企业冰冷的文化么?”这就是重力问题,我竟然在和重力对抗,庸人自恼。不要纠结于无法付诸行动、无法解决的问题,接受这个事实,你的视野就会开阔,你就会寻找其他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小心锚问题(像锚一样,把你固定在一个地方,让你无法前行)。梅拉尼老师开设了一门社会创新课程很受欢迎,于是她希望为学校带来持久的影响力,建立一个新学院开展社会创新项目,这样她需要筹集1500万美元。两年多时间,她一直在不停寻找投资者,但筹集到的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陷入僵局。她被这个问题困住了。如何破局?我们需要重新定义问题:1500万美元这只是她在面对问题是想到的第一个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就如锚一样,把她思维限定在一个点上无法产生其他想法。她真正的问题是为学校带来持久的影响力,而非1500万。最终,她和大家讨论“如何把社会创新纳入学校?”很多热对此感兴趣,组建成团队,先实行了“社会创新主题宿舍”。在现有资源下依然可以实现目标。这让我联想到POA行动力课程里提到的‘缺资源找伙伴’的理念。我想这里最难的可能是发现自己被问题锚住了吧!
读一本书有太多感受,像迸发出无数条射线在头脑里激荡,有的交织相连,有的还未找到轨道,呈现于文字的时候就会有道不尽的感觉。真是输出倒逼输入,读书笔记还真磨人,好吧,唯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