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参加了自贡城市书房公益读书会之红楼诗词鉴赏,聆听了大家对红楼梦诗词的各种心得以及诵读。当然我是去打酱油的,原本我比较纠结于要不要再次参加,因为我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不喜欢语言直接的面对面交流,由于反映常常比别人慢几拍,在这样的情景中很容易惊慌失措,但我想这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虽然在今天上午都还要想临阵脱逃,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再次参加了这个读书会,好在来读书的朋友都是一些可爱善良的人,所以我也并没有感觉太过于不安局促。
我是在19岁生病以后才第一次看红楼梦的,在那之前一直没有接触,只听说比较难读。但我一看就爱不释手,很快便读完全本,而且无论从其中任何一段读起,都可以很快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想吸引我的应该不完全是语言,更多的是书中人物的情感及命运,她们的喜怒哀乐。
说到红楼诗词,我并没有读完过,以前读到诗词很多都会跳过,因为太多无法理解,给我感触最深的一是葬花吟,比较著名,我很喜欢。但另外一首“秋窗风雨夕”,更让我有一些切身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读到时正在病中,黛玉那种对“秋”的悲切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字字血泪,句句悲情。足以见其彻夜难眠。如果从来没有在秋天的雨夜失眠过,如果从来没有在灯前诉说过自己的情怀,如果从来没有体会过人生那种绝望孤单,也许会觉得这样的情绪很空洞,不太真实,太过于夸大其词,现实有那么糟糕吗?黛玉的现实有那么悲叹绝望吗?但岂止是黛玉呢?所有这一切,我们每个人,在不一定什么时间,不一定什么地点,就会遇到,无论你富有或者贫穷,它早晚会来。我想,我们任何一个人,总会有那么一天,会感受到“秋”的肃杀,正如我们总会经历春的生机盎然。
之后听王教授分享“好了歌”,这也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首,甚至对于我之后的人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最近我在整理去年三轮摩托车骑行新疆的游记,收到很多留言,有一些朋友表示羡慕,觉得我们洒脱自由。其实在我的朋友圈当中,要说经济条件,强于我们者甚多。几乎大多数人们都在羡慕向往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方式,可并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放下一切去追寻自己的内心。因为确实“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又何止“将相”,即便是皇帝,即便是当今的几十亿富豪,即便是美国的总统,无论你站到多高的位置,总有一天,也不过是“荒冢一堆”,化灰,化烟而已。
我想到我的父亲,生前日日夜夜为子女们谋筹,总希望我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当有一天,他在某一时刻,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他又还能做些什么?如今,他早已脱离人世苦海,他的儿女们也继续着各自的生活,而每逢清明、过年回去给他上坟,都令我想起很多年前,他为了孩子们夜不能寐,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的情景。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一句在当今社会表现更为严重吧?因为孩子少了,都是宝贝,有的父母倾其一生都在为孩子付出,也因为这样的付出,给了孩子一些错觉,仿佛得到都是理所应当,从来不知道感激,我们也不能怨怪孩子们不懂事,其实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为什么不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教给他们得到的一切并非是应当的?我以为一个孩子高考哪怕考700分,如果他(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孩子,那么将来在社会上,总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
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让孩子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