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这个东西,对于父辈来说,好像特别难以启齿,而到了我们这代好像又太过随便。
最近在读《皮囊》一书,作者的父母估计和我的父母也年龄相当,说同代人估计合理,对于父辈的婚姻他是这么描述的:出于对父母的催逼的厌烦,母亲躲在角落,偷偷看着父亲一眼,随意点了点头。这就成就了一段婚姻,说当时就“爱”,我觉得八字还没一撇,也就仅算相互的不厌恶。于他们而言“爱”是在充满艰辛一生中打磨出来的,在作者父亲死后,母亲坚守心里的那份责任,要“建房”,再苦再累也要建,马上拆迁了也要建,岁月的痕迹不会轻易抹掉,那经过岁月打磨的“爱”又岂是能轻易表达,轻易忘却的。
我特别喜欢那种历经岁月沧桑打磨的东西,“爱”也不例外,它给你一种特别踏实、特别心安的感觉。于我而言感性大于理性,特别容易被这种深沉的感情沁染。每天下午的环城步行,路途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也会偶遇各式各样的人群,有许多这样爱的例证。岱宗大街上见到过一对老夫妇,七八十许,老太身体不好需要老伴搀扶,由于身高不高搀扶吃力,所以每走到有路台处,老伴就走上面,老太就走下面,一步一步不紧不慢,走的很安稳,让人很暖心。环山路上两位老人打扮比较年轻,拄着登山杖,估计也是徒步旅行者,婆婆带着纱巾太阳帽,由于风大纱巾吹乱了几次,而她老伴每次都停下来给她整理好,婆婆每次对老伴微微一笑,他们成了碌碌人群中一点暖阳,让我们这群吃瓜群众徒留一份羡慕。
对于“爱”字我更偏向于繁体“愛”,因为它有心,能更实际的体现出那份难得的真挚。现在的“爱”把两人过成了“友人”,当然婚姻的殿堂之中也不乏亦情亦友的典范,但于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俗话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愿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真心相对,用岁月把“爱”打磨出“历久弥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