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朋友又要去日本继续读书,我们在大唐芙蓉园的星巴克坐了一下午。
回想起来相识之时便像有了多年的交情,互相鼓励着要实现梦想,不惧年龄,如今我们都在路上。
虽然半年未见,却依然互相get到笑点,只需要上半句话便哈哈哈哈。
有那么一些人,无需用力维护,只要见面就像已经相识了几辈子。
对我来说,熟人很多,朋友很少。
很多人对我的印象是,很有亲和力,但要真靠近,就看见满脸写着“生人勿近”。我的心理咨询督导也说我是为数不多几个他遇到过的极难轻易接近的学生。
每当我深入思考这件事,便看见我的内在像哈尔的移动城堡,有一扇特殊开关的门,通往不同方向,只对特定的人开放。有几个方向呢?目前能觉察到以下几个:
第一扇:赤子之心。
是否对稀松平常之物仍然保持敏锐的感受和欣赏,是否能体会到小动物小朋友们的善意并以善意回报,是否有能力站在毫无功利之心的角度看待世界。我的学生们大多有着一颗赤子心,但人过中年,容易由内而外的猥琐油腻,这时能保持一些赤子心的人,一定会在神态气场中表达出来。
第二扇:真实之心
我总是对能真实接纳与表达自我的人心存好感,无论这个“自我”是好是坏,承认当下我就是这样的状态,面对现实,这在我看来是勇敢者的游戏。当我们承认了自身的限制和缺陷,就获得了一定的自由,不再寻找无条件的爱,不再追求完全的控制,在任何时间场合都感觉自在——“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这样的人,也是很难把自己的烦恼投射给他人的。
第三扇:笃定之心
一个设计师朋友,卖了重庆的房子,关了自己的工作室,搬着全部家当来到终南山,租了一个院子,重新设计装修以后住了下来。一年的租金不到四千,自己种菜,同时在寺院做义工,继续自己的服装设计与打版,正值爱美年纪的姑娘,粗茶淡饭,布衣布鞋,都是为了心中的服装梦——寻找传统布料,继承传统工艺,从服装的角度表达传统文化。她总挂在嘴上的是:一件事一件事慢慢做,总有一天可以做得好。
……
资产和地位呢?好像不在我心门打开之列,坏处显而易见——总有“熟人”劝我,通过工作认识那么多厉害的家长和大佬,为什么不能跟他们交交朋友,是不是“跟钱过不去”。过得去,当然过得去,谁不喜欢赚钱?金钱焦虑在我的情绪里也要排前几个的。但别人有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谈论的是交朋友,不是做买卖,要有共同语言,被我嫌弃或者我被嫌弃,都无法构成成为朋友的基础。
所以我最欣赏的朋友里,有学术大牛,也有高中肄业;有在联合国工作过的,也有从来都是一个小个体户的;有一开口便开车的海归(破产姐妹里Max那样的),也有深受关中地区传统文化熏陶长大的“小土鳖”。
知心的朋友里,有三个都在海外。距离和时差完全没有构成对友谊的威胁,各自在自己的领域精进,保持认知成长速度基本一致,或许这就是最低成本维持友谊的方法。
看起来很远,其实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