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以下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人没有什么文学功底,也不敢说做过多么深入的研究考证。纯粹出于对侦探小说的兴趣和热情,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欢迎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不喜勿喷。
引子:
关于侦探小说的定义,一直以来存在很多争议,先不说由它衍生出的大小流派杂乱得很,就连这个名称都颇有争议,今天我暂且先用“侦探小说”作为这一大类作品的统称。
很多侦探小说大家都曾经为它定义,并制定了一些他们认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在这里我不一一列举。但是随着侦探文学不断发展、创新、分裂、融合,墨守单一定义和少数几条规则显然是有些教条的。所以,既然单一定义不足以概括,不妨先把范畴扩大化,只有兼容并包才能全面概括,然后才能进一步细分。
但是这个扩大不能是拉拉杂杂一锅烩了,还是要有一定的原则。愚以为,侦探小说的核心在“解谜”二字,不管其表现方式和解决手段有什么不同,发现谜团并解决它,是这类作品的重心所在,从这个角度说,诸如古典推理、硬汉派、法医派,甚至部分间谍冒险、武侠科幻,都可以归入侦探小说这个大范畴。
再来说到关于侦探小说的分类,前面说了,这里面流派纷繁复杂,很难理清,所以不如也简单笼统点,我觉得按照传统文学语言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就很科学,因为不同的种族、语系之间本来就存在文化的鸿沟,这样天然的分类自然没什么问题。
所以,本文将按照三大篇来谈谈侦探小说:亚洲篇、欧美篇和边缘类型篇。
亚洲篇——日系挑大梁,期待中国崛起###
先说亚洲侦探小说是因为这一派相对单纯,占据主流地位的无疑是所谓的“日系推理”。由于中日文化的渊源以及日本文化产业的巨大影响力,这一派别在国内影响很大,现在中国的原创推理文学也多是学习模仿日系的风格。
我对整个日本文化和文学了解本身就不深入,日系推理涉猎也较少,认真读完的只有西村保彦《解体诸因》,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和《绑架游戏》,岛田庄司的《被诅咒的木乃伊》,以及一些零星短篇,当然如果要算的话,还该加上小时候看过不少集《名侦探柯南》(笑),下面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见解。
日本推理文学是相当成功的,而她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其必然性的,我觉得日本推理作家有以下优势:
- 日本人有着谨慎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对于要求严密逻辑的推理小说,这无疑是立足之本。我记得日系有个小流派叫“列车时刻表派”,专门在时间上做文章,利用日本地铁和高速铁路分秒不差的优良工作作风,不断换车来获取作案时间和不在场证明,可以说这就是严谨的日系推理的极端代表。对细节,哪怕是毫厘之差的细节,都能做到严格控制,这应该是日系推理成功的关键。
- 日本文学一直比较关注人性,推理文学也不例外,推理作家们致力于研究犯罪者的内心变化,观察人性的阴暗面,为小说积累了大量心理因素方面的材料,从而使作案动机和手段花样翻新,有时你都不得不感叹,日系推理作家怎么什么变态招数都想得出来。所以,在表现手法上,日系推理从不单调。
- 日本整个推理小说的创作气氛好,整个文学和文化产业十分完善和发达,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推理文学被很好的推广,还能和别的文学、艺术领域交流合作,从而获得大量灵感和创新素材。
但我认为日系推理也有其不足之处,正因为前面提到的,对于细微之处的追求完美,所以在宏观架构上就会略显不足。并且欧美现今很多侦探文学已经有在向纯文学方面发展的趋势,在着力塑造人物铺陈情节的同时,也会阐述一些哲思或对于社会、世界的看法,日系推理在这方面略显不足。不过说到底,风格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不可攀比和强求的。
接下来就要说到我们本国的推理。客观地说,中国的侦探小说很难谈得上有什么成就。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既不像欧洲那样重视逻辑和理性,也不像日本那么重视细节,中国文化更多感性方面的认识,偏重主观感受和所谓的“道”、“义”;二是自古以来中国的刑事案件都是“官办”,普通民众莫说参与,连案件细节都很少接触,长期缺乏第一手资料,很难写出什么好的作品,所以真正能算上原创的侦探小说的只有古代的“侠义公案”小说,比如包公、海瑞、狄仁杰断案之类。现代侦探小说还处于摸索和模仿阶段。
不过,正如我前面所说,侦探小说范围十分宽泛,只要主题为“解谜”,就可以称之为侦探小说。所以,这里我提两位家喻户晓的名家——古龙和倪匡。古龙的很多作品,典型的如陆小凤系列,带有明显的侦探小说特征;倪匡作品虽然主体上是科幻小说,但是卫斯理系列,大多有破案的元素, “亚洲之鹰”罗开系列,则更像硬汉派作品。
这两位都是高产作家,作品也非常受欢迎。由此可见,中国作家并不缺乏创作侦探小说的能力。目前国内正处于引进外国优秀侦探小说的高峰期,像新星出版社以及一些推理杂志也陆续推出了一些本土优秀原创作品。相信随着更多读者了解和喜欢上侦探文学,在不久的将来,这一领域也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中国作家的身影。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我们推理爱好者们更多地从专业角度思考侦探小说的发展,求同存异,增进交流。
(未完待续。下节预告:欧美篇——古典推理与硬汉派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