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小弟年前刚搬了新家,邀请我们一大家子去他的新居团年。
我查了一下天气预报,这两天天气不错,再加上顾及到老爸老妈有些晕车,想着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心念一动,便带着爸爸妈妈来岳阳楼玩玩。
学生时代背诵的范仲淹名作《岳阳楼记》,时隔三十多年,依然能完整地背下来,对于学生时代并不擅长背诵的我而言,可以说得上是奇迹。
写到这里,脑海里又不由自主地蹦出范仲淹的名句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样的巴陵胜状,深深地诱惑着我。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对于岳阳楼便多出几分向往来,只是,年少时交通不便,去县城都算是出远门,离开学校后,我就去了南方,与岳阳楼一直无缘得见。
岳阳楼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色吸引着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更有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
唐代李白有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相传,范仲淹这篇《岳阳楼记》写于河南邓州,而非岳阳楼。被贬岳州的滕子京为了提高他的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好友范仲淹一幅《洞庭晚秋图》,请其作记。
范仲淹根据这图写下了这名扬天下的佳作,抒发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让这座洞庭湖畔的名楼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
九点出发,一个半小时便到达了目的地——岳阳楼景区停车场。
停好车,看看时间还早,便就近找了个地方吃饭,尝尝岳阳特色菜——回头鱼。这种洞庭所产的回头鱼体扁而长,色白如银,肉质鲜嫩,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之一。
回头鱼的做法有很多种,其中,石锅回头鱼是岳阳最具特色的做法,石锅回头鱼上桌时,汤汁沸腾,热气滚滚,鱼肉滑嫩,鲜香四溢。这让爱吃鱼的我们大饱口福。
大饱口福之后,便是大饱眼福了。
我们一行五人进入岳阳楼景区后,便是三座缩小版的岳阳楼,分别是元代、明代、清代的模型,三个时代,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让我们看到了岳阳楼不同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岳阳楼的历次重修。
据资料记载,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时毁于战火,第二年重修。现存的建筑被认为是清光绪六年重修的,并将楼址往内移了六丈多远。
带着爸爸妈妈登上岳阳楼,体验一把杜甫当年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为长方体,三层,高19米,四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十二根圆木柱子支撑二楼,外加十二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岳阳楼内一楼悬挂着《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
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
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以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我们从岳阳楼景区出来,缓步穿过汴河街,来到了巴陵广场,一座高达16米的“后羿斩巴蛇”雕像屹立在洞庭湖畔,用神话诠释了岳阳城市“巴陵”称呼的来源——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
经过巴陵广场,我们沿着湖岸线往前,便来到了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一家人在一起,吹着洞庭的风,赏着洞庭的景,这便是最惬意的事情了。
2022年年度写作营第(351)篇 1498字,累计484847字。
2023年年度写作营第(23)篇 1498字,累计3370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