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的农民姑姑

01

新中国成立时,我姑出生了,成为我爷爷奶奶第三个孩子,瘦瘦小小,村里一堆孩子中最不起眼的那个。

我爷爷的父辈,在我仅有的听闻里,只剩下一个瞎眼的老太太,爷爷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很早就去世了,嫂子当家。姐姐先嫁给一户人家,丈夫去世,后给邻县某户做了续弦,一生无子。

老大被我爸他们称为大爹,大嫂就是大妈(我这里就要叫大奶奶了)。我爷爷是老二,自然就是小爹了;我奶奶,被子女叫作小妈,娘家家境一般,但几个嫁妆还是有的,可脾气柔弱,在我印象里就没大声讲过话。

祖上辛勤积累,留下的大块土地充了公。两兄弟都成家之后,精明能干的大奶奶组织分了家。大奶奶家住了大房子,我爷爷奶奶自然就是小房子。分家之后,恰好定成分,大奶奶家成了上中农,我爷爷成了下中农。

可能最大的原因是大奶奶家只有一女,我爷爷家相继生了八个。

我奶奶天生就是慈母,最爱孩子。我大姑结婚生子时,我最小的姑姑也才出生不久。家里常常一堆孩子,自己的,邻居的,后来外孙也来了,玩一玩也罢了,但是我奶奶一般都是好好招待,那个时代,多子人家的日子,捉襟见肘,穷得难以想象。家里工分不足,只好常常找生产大队借粮。生产大队里的小干部,就常常说我爷爷家的孩子“吃冤枉”。

我大姑和我姑就没上过学。穷人家的孩子,劳动就是最好的启蒙教育。

五六岁开始跟着哥哥姐姐捡柴火,打猪草;七八岁看顾弟弟妹妹,有空就站椅子上学烧饭;十一二岁,操持家务,下自留地干活;十三四岁,好上田地,做轻松活,给家里挣大人一半的工分了。

一家子人,干活的少,张嘴要吃的多,年年超支,入不敷出。怎么办?我姑会想方设法出去找野菜。我老家在长江中游的平原,一年四季,有三个季节野外生机盎然,各种野菜野花遍地里开。只要有耐心,细细寻觅,总可以找一大篮子,回来好好洗了,切碎,和主食掺杂在一起,好吃又有营养。

当一家子老小可怜兮兮地想着米缸里没几粒米时,回到家,见到若无其事的我姑,再犹犹豫豫看看锅里,喷喷香的野菜稠粥已盛到碗里。

吃的可以囫囵过,但是房子不够住可不行。

以前,我爷爷为了养活孩子,把分到的房子卖了一间给人。后来,眼看着子女一天天大起来,就不得不想法造房子。

大姑很早就嫁人了,二伯也当兵,后来到附近一户人家做了上门女婿。我爷爷年纪大了,我奶奶因为生养孩子多,家里琐事又杂乱,无法顾及。

两老一商量,索性把家务事一概交与我姑和我爸。那时候,除了我爸,除了读书实在读不进去的五叔,后面的弟弟妹妹,都读了初中。

必须要有房子住,而要负责造起三间大瓦房来的,是25岁的我姑和21岁的我爸。

家里穷得数着米粒儿下锅,哪里有钱买材料造房子?

我爷爷数着几个儿子拿工分攒下的不多的钱,一面交给我爸叫船到江北买砖,一面叫我姑和他去找姑奶奶(即爷爷唯一的姐姐)借钱。

姑奶奶是有几个嫁妆钱的,她再嫁之后,很心疼我爷爷家子女众多,常常救济。我爷爷被惯坏了,一有难题就来找姐姐。

哎,多年后,我爸也是,有麻烦就找我姑,说姑妈是除了父母之外最亲的人,有能力一定要对自己的姑姑好。想必是他年轻时和我姑同甘共苦之后的心声。当然,这是后话。

那个时代,血脉还是很管用的,我姑奶奶见着我后背微驼的爷爷,在乡村早已过了结婚年纪的我姑,只能叹一口气,拿出自己最后的嫁妆。

我爸后来多次跟我说,姑奶奶对我们家的贡献最大。

三间大瓦房终于盖起来了。有我爸召唤同姓族人的帮忙,有我姑一块砖一片瓦的查看,一丝不苟的后勤服务(给帮忙的人烧饭),房子盖得稳稳当当,成了村子里的标杆。

 02

我姑终于出嫁了。

我姑不算高,但是也长得清秀,脸蛋白里透红,眼神细致温柔,有一股刚强之气。22岁时,邻村一位小伙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很喜欢我姑,叫他们家来提亲。这本来是件大好事,独生子的家庭在当时不多见,父母还年轻,可以帮扶,负担不重,日子要好过得多。我姑没什么意见,小伙子当然迫不及待,三番两次邀请我姑跟他去江北的市里去逛。这在现在来说,太正常不过,但我奶奶很不高兴,觉得这小伙子油腔滑调,不稳重,一定要把他们拆开。

多年后,这个小伙子在江北市里开了好几家理发店,生意好得不得了,家里房子好几套。我不知道我姑心里怎么想。

我姑只能继续操持家务。26岁,跟同村的一位男子订了婚。这位男子比我姑小一岁,当过兵,身子骨瘦弱,家里也是兄弟姐妹成群,他是老大。

他成了我姑父。

这个姑父,家里贫穷,不亚于我爷爷奶奶家。据说,他们家晚上睡觉前,父母要数一遍床上孩子的个数。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倒在冬瓜地里睡着了,愣是找了半宿。

姑父种田没有力气。

在我的印象里,下地干活,我姑出的是主力。她会把姑父要做的事情先安排好,或者是放牛,或者是锯木头,或者是在家烧水等轻松活。地里一有大的动作,犁地或者收麦子等,我姑就要叫娘家弟妹们帮忙。人多力量大,两个人干几天的活,一大家子一天就可以干完。我姑就忙前忙后,找好工具,做好饭菜,招呼大家吃一顿。

姑父做小买卖,总是背运。

姑父很多想法,我姑也支持他,因为种田实在吃亏不讨好,力气费了,钱收不了几个。他买过船,在长江上跑过小交通,捞过鱼,但是生意都不好,还老是提心吊胆,怕水上会出事。姑父又买过炸爆米花的机器,走街窜巷,一时新鲜劲过了,没多少顾客,又不干了。再又去很远的地方贩卖衣服,却还是不受人喜欢。

尝试过不少,都没冒出什么水花,姑父就死心塌地,在家种地了。

做营生不是一把好手,不妨碍姑父的脾气随时暴发。

我姑有一点耳聋,加上又没有读多少书,所以跟人交流时,总是要离人近,听不懂时又要多问,姑父就不耐烦,时间长了,对我姑讲话,三句有两句就靠吼。

我姑总就是笑笑,不多说。后来,我姑家所有人,从姑父到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女,跟她讲话,都是靠吼。

我想,换了我,我不知道要在心里哭多少回,对人生失意多少回: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看嫁错这么个人!妨碍一天天的日子,妨碍随时随地的心情,妨碍一辈子的人生。

找谁哭去?

03

我姑是凭借自己的勤劳,成为村里腰杆子最粗的老太太的。

在我们老家,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嫁错了人,鲜少见离婚的。日子还得照旧过,我姑就要想办法把夫家的日子过起来。

结婚后,夫家房子不够住,要被分家分出来,首先就要想办法造房子。

夫家也穷,分出去几乎是无立锥之地。不过,先找大队里要了地基,材料只能自己想办法。这时候,我姑就去找集体借木材,找邻居凑钱,总算把房子马马虎虎盖起来。这里面,要吵多回架,要求多少人,可想而知。

我姑在见识了姑父的营生记录之后,想到要靠种田发财,只能多种,只能勤劳。

姑父家的弟弟们在成家之后,纷纷放弃种地,到城里做起了生意。我姑年底给他们送年货,请吃饭,他们就把地给我姑种。

这样,两个人种十几个人的地,每年比起其他邻居,总是会有更多收获。我姑的钱是一点一滴攒起来的。

记得我姑跟我说,有一回,她在地里捡棉花。忽然下起雨来。自己没有地方好躲,只好弯腰背着棉花一步步往回走。我能想象那个场面,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在我们老家,种棉花相当费神。育苗,栽种,松土,施肥,除草,打虫,整枝,捡棉花……一步都不能省,没办法歇。好不容易种出来,还可能物贱伤农,最后前功尽弃。

我姑没有空闲的时候,她一边忙着农事,一边想着把不急的活儿也做起来。有一次,我见她在棉花地里忙呢,黄昏时忽然要去种番薯杆。我说为啥呢?我姑说,这都想不到吗?这个长好了,牛就有吃的了啊。

我曾多次听我姑讲,早上三点就睡不着了,怎么睡也睡不着,就起来洗衣服。

后来,周边农户的女主人,都学她,也凌晨起来干活。

我姑在辛苦种了多年的棉花后,开始种半夏。前几年,这种药材收购价高得惊人,我还是第一次从她那里听说有这个东西的。对于种了大半辈子小麦和棉花的我姑来说,能有这个思想的转变真不容易。

表哥与表妹都是初中毕业,我姑也很会安排,叫他们去学了手艺。表哥学了修理摩托车,从跑摩托开始,渐渐跑起了汽车,开起了拖拉机,家里大大小小的车子都有了。表哥家庭和美。

表妹长得好看,学了裁缝,自己做主嫁了城里的表妹夫,生活得很幸福。

尽管如此,我姑还是为他们操心。媳妇不爱收拾,女婿有点好吃懒做,外孙女不知读书行不行……哎呀,我常常说她,儿孙自有儿孙福咧。

我姑还是不放心,常年帮表哥做生意打下手。表哥开玩笑,我出去干活,你们一直跟我出去,八十岁还要一起去啊。

我姑就骂他二黄(不懂事),但是,有些事情必须要她出面,比如讨债。

帮有些人犁地了,人家想把这笔钱直接忽略过去。别看我姑没读过书,她当着众人的面问那人,您家里有三轮车,请问,你跑三轮,收不收人家钱?

人家一听,无言以对,只好慌忙付钱。

我读书时,爸妈不在老家待,我就常常跑到我姑家去住一宿,直接回学校。我爸也常常回老家帮我姑干农活,有时候小买卖要钱周转,我姑总是义不容辞帮忙。所以,我跟我姑关系很好。工作以后,我常常给她打电话,一打电话,我姑就是长篇大论。

我姑说,唉,怎么我跟我女儿都没这么多话讲,跟你说话倒怪像根女儿说话。其实,对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我跟我妈话也不多,跟我姑倒是滔滔不绝。

我姑从一无所有,努力到成为全村老太太中最有钱的,这个过程我算是目睹了。我姑从年纪轻轻,再到如今耳朵有些背,腰背微驼,我也亲眼见了。

我很感慨,自己空洞许多,又感觉好像可以学到很多。

我每到过年跟她打电话,她都神秘兮兮跟我说,今年收了多少钱,不要跟人讲哦。

我笑着说,哦,我知道,您就是我们村子里腰杆子最粗的那个老太太。

我姑笑了,想了想,并不否认。

我用羡慕的口吻说,对咯,在我们老家,有几个七十岁的农民手头能攒个大几十万在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们县,一个姑娘的美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小家碧玉型,能让男婚女嫁变得简单明快;第二种美可不得了,属于全县人民,...
    0bcd92bb2093阅读 1,491评论 2 14
  • 前不久刚刚经历了青春的第一场大雨,被淋的全身湿透。我被困在这场大雨中打的生疼。还是想要倔强的抬起头看看这片天...
    Danae安阅读 235评论 0 0
  • 我的娘家是个大家族,父亲兄弟四个,姐妹四个。也就是说,我有三位叔叔和四位姑姑。我的姑姑们年龄差距很大,人生况味不同...
    蓦然回首1107阅读 366评论 4 1
  • 姑姑还是去了,用的是自缢的方式。 当时我正在医院,给发烧的孩子抽血化验。在焦急等待的工夫,堂弟打电话告诉我。一种悲...
    卿有故事阅读 5,756评论 76 345
  • 六月9号,我的爷爷离开了我们…一家人忙完了爷爷的葬礼后,哥哥才有时间坐下来,正儿八经的跟我说:告诉你一件做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