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的第三部分,关注的是公众领域的成功。正如前面讲到的,从关注自身到关注公众领域,我们走过了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
能够达到互赖,我们需要经营彼此的情感账户,而情感账户里面存储的则是“信赖”。另外,前文就已经说过,只有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才能形成与别人的良好互赖关系,所以,自制和自知之明才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就像我们的银行账户一样,情感账户里面也存有人际关系特有的“货币”: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等等,都是情感账户里面的“货币”。我们需要放眼长期,那么时时投资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才可以防止临时透支。如果作为家长,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总是不予理睬,那么不要指望孩子会跟你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今后他遇到事情不跟你讲的时候,想想曾经对他的忽略。
经营情感账户有六中主要的方式:理解他人,只有换位思考才有可能了解到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注意小节,自己往往一不留心,就会做出伤害对方感情的事情;信守承诺,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你做出的承诺总是无法兑现,想想还有谁会相信你;明确期望,如果不在合作开始的时候明确期望,很容易在合作结束的时候让一些人失望;正直诚信,没什么好说的,一个人品德不好,是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勇于致歉,人无完人,我们难免犯错,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好。如果我们能够无条件地去爱,那么被爱的人将如沐春风;相反,有条件的爱根本就不是爱!归根到底,经营情感账户的实质就是用心去爱别人。
其实,“爱”并不简单。我们会发现,越亲密的人际关系,维系越不容易。我们可能很容易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但是却不太能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跟家人接触的时间更长,彼此的情感需求更强烈,也就更容易产生摩擦。不过,问题的出现往往并不是坏事。因为问题的反面就是一次提升彼此关系的契机,当我们解决问题的同时,实际上彼此的感情也增进了。这样的次数越来越多,最后彼此就会产生相互依赖的习惯。
由此引出习惯四——双赢思维。实际上,它是人际领导的原则,有效的人际领导习惯就是双赢思维。
先来看看人际交往中的六种模式:利人利己;两败俱伤;损人利己;独善其身;舍己为人;好聚好散。其实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好聚好散实际上就是合作没有达成的一种理想状态。很显然,利人利己的双赢局面最好!也许我们会想,独善其身也不错啊,但是,如果我们跟一个人交往,之后完全没有收获,那么接下来还会跟这个人交往的可能性能有多大呢?最后慢慢这个人也就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至于舍己为人,现实世界确实有,但是绝非能够长期持续。实际上,如果不能利人利己达到双赢,那就好聚好散,至少,这意味着我们仍旧拥有宝贵的自由,接下来还可以选择。
既然我们要选择双赢,就要知道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第一,要有双赢品德:讲的是诚信、成熟和知足。成熟作为一个重要的品德,是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才具备独立的思维和情感,遇到事情可以做出独立的判断。第二,双赢关系:实际上就是要讲信用,即上文提到的情感账户。我们需要不断经营,这样才能维护好双赢关系。第三,双赢协议:相当于彼此之间的一个契约,既是彼此的约束,又是彼此交往的指导。第四,双赢体系:我们不能处在一个自相矛盾的体系中。比如,一个公司渴望大家合作,但是总经理却又搞什么团队内的竞争机制,这两者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怎么可能再让大家没有顾虑地相互合作呢!第五,双赢过程: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达成双赢的目标也不例外——我们需要换位思考了解对方想要的是什么,然后认清主次,抓住最关键的东西,接下来确定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结果,最后寻找达成目标的途径。这样,双赢就从思维层面落到了实践层面。
想要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我们就要从独立走向互赖,而双赢思维正是我们走向互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