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把我的观点抛在前面:电影里面反应的唢呐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它衰退了,以后也许只会存在教科书中,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目录里面,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伤心。制作人在上映后的一跪,也悲情的推动了收视率的上涨,但是心里面总是怪难受的。
估计又有人说了,大熊猫为什么没有灭绝?那是因为大熊猫在人类的帮助和繁育之下,重回自然。
电影的一个镜头,一位吹着唢呐的艺人在街头卖艺,虽然不至于乞讨,但是落魄的情形,还不如民工生活的自在……天明最后的坚守,估计也是惨淡的。
曾几何时的唢呐,也是一把道德标尺。严村长的丧礼还配不上《百鸟朝凤》,后面的窦村长就可以。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在和西洋乐器一起出活的时候,青年人的挑衅,唢呐匠们为捍卫自己的尊严,以后最后被踩扁,折断的唢呐,是何等的颜面扫地……
天明师傅最后的一次出活,窦村长的丧礼上,一口老血喷在地上,还坚持在自己的徒弟一定要表演完《百鸟朝凤》,此刻老艺人也是多么的无奈……
天明在师傅墓碑前,吹响的百鸟朝凤,以及墓碑上唢呐王的称谓……就好像是唢呐黄金时期的结束……
乐器的演奏也是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逐渐改变的,唢呐这种古老的乐器,没有办法给人一种新的气象和时髦的感觉。不像是钢琴,吉他,架子鼓……在这里看看哪位营销工作者可以逆势而为,讲人们的注意力和喜好,拉回到唢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