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空间看到好友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很友善,怎么总是独来独往呢?给人一种很孤独的感觉。
而评论区下方的回答,也亮了。
有人说:待人友善是一种修养,而独来独往是一种性格。
有人说:看起来友善,不代表真的友善;而喜欢独来独往,也不代表着不友善。不要用“看起来如何”去定义一个人,这样子不靠谱。
有人说:独处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能力。独处能给你自己一个空间,去享受,去害怕。
确实,我们不能以“看起来”去定义一个人,有些人是看上去友善,而未知面确实不太让人接受,以至于只能独来独往一个人。
而有些人是真的待人友善,但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干。独处,给了自己很多时间和空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考研的学姐。她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邻家的大姐姐,每次遇到困难和不懂的问题去问她的时候,她都会很热心的帮助你,每次出去和她待在一起,都会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丝毫没有学姐的气势和架子。
到了大三,学姐选择考研,为了考研,她退出了所有的组织社团,天天几乎都泡在了图书馆的考研自习室,只是偶尔在食堂吃饭时碰上了她几面。正巧有天晚上独自去食堂吃饭时,遇到了学姐一个人,便在吃饭时和她聊了聊。
那段时间,正值社团招新结束时期,我几乎大部分时间都花了在和大一学弟学妹们身上,于是便和学姐聊了聊大一的一些有趣事儿。她笑道说:“那时的你们也是这个样子的啊,是不是感觉看到了当时的自己。”
同时也感叹道自己现在和大一接触也几乎没有了,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早起去图书馆,一个人吃饭,然后待到闭馆才回到寝室,和室友们相处的时间也少了。不过好在我们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问她说:“你会孤独吗?看着身边的一些事情,但是已经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她笑道说:”不会呀,虽然现在每天都在看书,独自一个人,但是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我感觉每天很充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阶段的使命要去完成,并且,虽然我只有一个人,但是我知道你们这些好朋友是在默默的支持我的,好的感情,吵不散。独来独往也并不是孤独。”
记得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中有一段话: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
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所以,独来独往的人在自己的朝圣之路上前行。
费里尼也曾说:独处是种特别的能力。我向来羡慕那些拥有内在资源,可以享受独处的人,因为独处给你一个独立空间、一份自由,这是人们嘴上喊“要”,实际上却害怕的东西。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金字塔顶尖的人少之又少,并非每个人都有独来独往的能力与勇气。
我们本身,也是一个个体,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有好朋友陪着自己去干,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也要“独来独往”,独自前行。
待人友善是一种生活态度,而独来独往也是我们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