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李洪老师的《我走不出母亲泪水溅湿的黄昏》,我想写点儿文字。先看他的诗作:
广告牌的阴影压住我
向后退三步
又左移五米,仍然无法摆脱
疼痛厚达半尺,伸出脱臼的右手
我想抓一把吹乱过父亲白发的风
折叠进吹奏了三天三夜的愁绪
我的左耳空廓,愿意让鸦鸣的悲怆填满
山脊在远方哭泣,我走不出
母亲泪水溅湿的黄昏
再言我的拙评:
读罢此诗,我仿佛正置身在这样的意境之中——
日薄西山。就这样,黄昏诞生在了人间。年迈的父亲,是我心中的夕阳。他的白发,就是那耀眼的光芒。可怜的母亲,是我心中的月亮。她的泪水,就是这温柔的国度。
母亲的哭声,传递到了远方,山脊也跟着哭泣,耳畔一片悲怆。其实压住我的心绪的,不是广告牌的身影,而是我的乡愁。
诗歌一开始,就在广告牌的阴影的意象上描绘画意。这为后两节诗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向后退三步,又左移五米。”就是在这十五平方米的土地上,游子被打扮成了一个近似于“囚徒”的不孝子。阴影让我遭受了不能在双亲身边尽孝的牢狱般的凄苦。
右手脱𦥑,其实疼痛的却是内心最柔软的善良。疼痛是抽象的,原本无形,而作者的巧妙之处却在于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疼痛厚达半尺”,这一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巧妙的运用,把疼痛的感觉嫁接得淋漓尽致。
阴影镇压着我了,于是我就开始想着“捕风”。我捕风的目的,当然不是“捉影”,而是希望阴影放我一把,把我放回到遥远的故乡去。远涉千山,我终于回到了母亲的身旁。母亲的泪水,让我顿悟:这才是我最难摆渡的“万水”呀!赤子之心,由此可见。
总之,这首诗意象鲜明,境界高深,感情真挚,令人深表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