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的底色到底是个什么颜色,历史上的智者讨论了几千年,每个思想家都会有其自己的观点,是不同大洲的不同文明里,对于人性的讨论结果也是不同的,关于这种讨论结果来说,也造就了不同地区人类不同的文化风格。
中国历史上对于人性是善是恶最为有名的观点持有者就是孟子和荀子,儒家至圣孔子思想主张性相近,但没有明确说出自己对于人性善恶的观点,与孔子相近的就是告子,其主张“无善无不善”,其最著名的一句话“食色,性也”主张人性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善恶之分。告子这种折中观点并不能描绘出来底色到底是什么样。
荀子的人性本恶提倡道德教化,性恶论之所以不如孟子的人性本善在人民之间流传更广泛,一类原因是因为儒家历来就是正统思想,而性恶论所主张的却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一味的主张人性本善,国家机器将无法正常运转,社会效率将下降。
荀子的观点更多的是抽离开人类,站在人类以上的角度去观察,承认人的本质也是一种动物,也是这个世界中的一种生物,其动物本能并不会因为人类有了文明而消退,也不会因为道德教化而彻底消失,孟子更多就是承认人的社会性,更多的否定了其动物性,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