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过往》的小说,中篇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小说除了题材吸引我,文章写的有些干巴并不好。改编的电影《追月》看过,何赛飞因为这部戏获得金鸡奖最佳女演员,的确实至名归。
往常都是一流的文学,二流或三流的影视,因为文字能渗透的地方,画面到不了。少了含蓄、期盼、欲说还休。但是何赛飞塑造的戚老师,除了完美的呈现了戚老师的天生丽质之外,到达了原作文字没有到达的地方,追忆了一个女人、一个女演员、一个母亲或苦涩或甜蜜的心事。
戚老师出场镜头是站在门卫房里,看到下班归来的儿子,满面含笑、风姿绰约,袅袅婷婷的走过来,身后的保安拉着行李箱不知不觉的跟在她的身后,这样鲜艳美丽的女人会让人不知不觉的想靠近、追随,后来她的学生庄凌凌说:戚老师是一个容易让人原谅的女人。
戚老师跟着儿子夏生回到家,进门就踢掉了高跟鞋,然后有气无力的瘫坐在沙发上,微弱的吐出一个字“水”,随后儿子夏生端来了水,她接过浅酌了一口,没有放在近在咫尺的茶几上,又递到了夏生的手里,当时看到这里,想起木心的一句话,大抵的意思是:喜欢与艺术家的艺术相处,如果与艺术家相处,大概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戚老师对儿子夏生说:那时年轻演了追月,觉得自己就是嫦娥了,追着月亮跑了一辈子,我又得到了什么呢?是啊,得到了什么呢,夫妻分离,女儿疯癫,母子反目,真是半生风尘,一世心酸,临了也是落个多愁多病之身。
戚老师刚泪水盈盈的向儿子倾吐她纠结不甘的过往,这时门铃响了,戚老师警觉的从沙发上弹起,“谁,是谁“,迅速的抹干眼泪,整理衣冠,瞬间还原了一个端庄蓬勃的戚老师。
看这个电影时,总想起《青衣》攸艳秋,两个都曾经做过月亮里的女人,但戚老师从月亮里走出来了,尽管她最疼爱的儿子秋生曾咬牙切齿的说:她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只有在戏里才是正常。她甚至连三个孩子的名字都记不全,经常叫老二老三,夏季酷热的午后,她让三个孩子给她扇扇子,每扇一个小时五分钱,那时五分钱可以买一个冰棍,孩子们扇的筋疲力尽,她却在凉风中沉沉睡去,醒来后一分钱也不给,全赖掉了。
就是这们的母亲,秋生最后还是宽恕了她的过往,爬在她的病床前,给了她生命中最后的温存和爱。而攸艳秋却没有这么幸运,想永远活在月亮里,只是她老了,月宫里已经没有她的地方了,她还是不肯下凡,没人再陪她做梦了,所以她疯了,以这样的方式永远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喜欢《过往》这个名字,所谓往事不堪回首,“人啊,都经不起回头看,也禁不起低头一看,吃错药是嫦娥的命运,也是女人的命运,人只能如此,命中八尺,难求一丈。”,喜欢《青衣》里这样细腻的文字,《过往》里没有,所以很佩服何赛飞老师,如何在平庸的文字中寻找出这样立体饱满的戚老师。
我不喜欢电影中其他人的表演,儿子秋生演的太硬了,夏生演的木呼呼 的,外来的情绪缺乏反应。还有硬安排一个刺杀的情节,生硬而莫名其妙,我想看如果没有这场刺杀,夏生是如何原谅母亲的,我觉得也会原谅,她那么美丽、那么认真、活得虚幻而又纯粹,她没有虚度自己的一寸年华,完美的绽放了自己。对于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像赤子一个双手交出了自己,虽然她不是一个好母亲,但她的确活成了一束光,多么动人,另人神往。
何赛飞太美了,穿一件淡青色的旗袍,打着伞走在江南的烟雨中,安静温婉又顾盼神飞,她浑身充满嗲气却又透着倔强执拗,充满着深情和生机,美的像一幅画,活成了一道另人艳羡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