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岁之间的王阳明,是满腔热血,血气方刚,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一股子猛劲儿和干劲儿。正是因为这样的一腔热血,让王阳明的青少年时代充实而又愉快。
这个阶段的王阳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两个字:专注。
首先,十五岁时,专注于经略四方之志。少年便出游居庸三关,巡查探访,数月才返。得知国内有作乱的,便一腔热血要上书朝廷,献计献策。虽然被父亲支持,但是这种裘马轻狂,保家卫国的热血,不仅是少年的热血,更是少年的担当。为国担当的热忱,正是当代青年身上所欠缺的一种志气、豪气和霸气。
第二,十七岁,大婚之日,专注于道家养生,竟而对坐忘归,贻误成婚。这样的专注倒有些几分古怪、偏执,当然正是这样的一种专注,让他做起事来心无旁骛,能集中精力去做一事。这样的专注精神应是王阳明做事的一大特色,也为他今后能成别人不所能,忍常人不能忍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十七岁,专注书法,凝神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王阳明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寻根探源。对于练习书法也是这样。“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用心体悟书写的要领。这种外求于形,内求于心的方法,让王阳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触类旁通,学得轻松自如。
第四,十八岁,专注圣学。这一年王阳明才开始学习圣学。当时在娄一斋谅的指引下,他明白了“圣人必可学而至也”。他日则随众课业,夜则搜取诸经子史读之。文字日近,令周围人愧不能及。二十一岁,“遍读考亭遗书,思诸儒谓众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因见竹,取而格之,沉思不得,遂被疾。”
青年时代王阳明的这种专注精神令人敬佩。这样的一股子猛劲儿和干劲儿,能够让他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我们当代所有人所缺乏的一种专注精进的精神。
现在的家庭教育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什么都想让孩子学,什么都想让孩子学好。家长们打着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为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特长班、才艺班、文化班等等。每到周末、寒暑假,大人和孩子都忙的不亦乐乎。
但是到底哪一项技能是孩子所具备的,估计只有天知道!只知道如果自家的孩子不学的话,就好像落后别人,矮人一等一般。家长只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面子工程,并没有真正的从孩子需要的角度出发,去培养他们自己喜欢的事。当孩子们一旦失去了父母的约束,环境的影响,便会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如果能够关注于自己所喜欢的,所擅长的,然后集中精力去做这一件事,假以时日,定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