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农历年算是过完了,这年味儿,也在这鞭炮的奄奄和人潮的褪去而消散。
又该去学校了。
我无奈。
01
记得初中课本上由一首小诗,名字叫《在山的那边》,我只记得它的名字了。
在山的那边,真的是海吗?
我不知道,我也曾经一度地寻找这样的海,可都是空手而归。或者,我根本没有想明白自己需要找寻什么,只是一贯地碌碌无为,一贯地麻木不仁。我甚至觉得,哪里会有什么不一样的风景,不过到处都是一样的色彩,一样浓郁的沼泽和刺鼻的花香。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这话,听起来矫情无比,但确实有其中的道理的。谁的一生不想登到顶峰,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精彩呢。何况,现在这样功利的世界,大家不都是争得头破血流也要往前冲锋,力争上游。哎,这样看似辉煌的结果就一定深得人心吗,我觉得不然。这样的结果固然是令无数人羡慕不已的,可是期间所遗失的,大概只有自己知道,也无人诉说,只能暗自嗟叹。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一个人,纵使他家财万贯,富甲一方,人们自然是对其刮目相看,物质的富足让他看似是“人上之人”,但又有谁关心过他是否真的快乐呢。没有人想过,一个人工作累个半死,回家的时候只有四面冷冰的墙来作陪,却没有人为他留一盏灯,得到一些小荣誉小欣喜却没有人分享,遇见挫折失败想借酒消愁却只是对饮成三人,半夜做了个噩梦泪流满面,翻遍通讯录却没能播出一通电话。满怀期待的生活,只是一场空欢喜,什么也没换来。就算是这样,还是有千千万万的人愿意,越过山丘,纵使无人等候。
02
高晓松在《晓说》里说过这样一段话:“所谓四十不惑,不是四十不再困惑了,而是四十岁之后终于明白,不懂的道理还是不懂,困惑的事情还是困惑,于是释然了,不再想,不再做,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年少的我们,总是对生活和目标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和意义。大概觉得曲高和寡,年少轻狂的自傲让我们总以为自己能够轻易翻过一座座高山。其实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过如此,攀上高峰又怎么样,那时一样会发现自己不能再向前了,而幻想中的财富、地位、名利、权势,都不复存在了。有时候真的很怕,怕自己拼尽全力,不知疲倦地翻过一座座高山,到头来却成为自己最厌恶的那种人。一些历经世事的人,或许就会心生这样的感慨,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而身边的年青人们,依然是热血沸腾,不自量力。我想,为我们都是这样不自量力的年青人罢。
03
你可以找到和你分享成功的人,却找不到为你分担伤心的人。只有无尽的喋喋不休和时不我予的哀愁。曾经对一切的执念,对生活,对恋人,对工作,对爱恨情仇,对酸甜苦辣,但真相接踵而至之后,你会发现岁月留下的,只能是平平淡淡,或许携带一点忧伤。一个人会经历无数沧海桑田,却无人能真正懂得,是一种悲哀么?也许是这样,不愿再给别人分享你的喜怒哀乐,此间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只是带着自己的故事,沉默地离开。越过山丘,就算无人等候。
04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道:“早晨方醒,听见窗外树上鸟叫,无理由的高兴,无目的的期待,心似乎减轻重量,直升上去。可这欢喜事空的,像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变为乌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无名怅惘。”在越过山丘之前,恐怕我们每个人都是惶恐又憧憬的吧,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换不回温柔。或许穷尽一生之力越过最后一个山丘,依旧是无人等候,从来陪伴自己的都是心里的那份不息的执念。执手相看,竟也无语凝噎。越过山丘才会发现,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去完成,还有太多的遗憾停留在那里。
尾
把李宗盛和金玟歧的《山丘》不停地循环,风格迥异,个中滋味,让我感到窒息和心塞。我突然明白,这世界本就没什么意义,更没有什么值不值,只要自己开心就好。有时候想,这人间有一户灯火是我亲自点亮的,柴米油盐齐全,瓜果蔬菜新鲜,爱有伴侣,困有暖床,纵然简淡,也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