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一件来自锦绣江南,鱼米之乡张家港的包裹,跨越了千山万水,来到了南粤鹏城。快递员离开以后,我就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一沓厚厚的书,带着油墨清香,带着姜老师的垂爱,呈现在我眼前。
心里莫名的感动,满满地故乡情怀,家人的期望和厚爱。网络的便捷,我和姜老师相逢了,亲不亲,故乡人,敬奕敬,尚师尊。故乡情怀让我们互动多了起来,微信群里经常游子飞绪,乡情飘溢。偶得空闲,小曲飞歌,随口就来,心情放飞,此处情浓。
姜老师,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师,虽然他没直接执教过我,但他无数的学生遍及里下河地区,遍及全国各地,我大哥都是他的学生。我对姜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并不是他是著名的老师,学者,作家,评论家,而是一种乡情涌动,至亲至爱的家人感觉。
老早姜老师家居河东时,和我家是邻居,只不过那时我尚小,姜老师记不清我了,但一直记得我大哥和他小时候的绰号,后来提及我的绰号,也曾记起,终因离家远行久矣,模糊记忆了,但说起乡里事由,却又记忆惊人,话语之间,姜老师俨然是那时村里的孩子王,自有一番天地激荡在昔日村庄!
姜老师家后来居河西,北接蚌蜒河边,东临龙岔港河,原本龙岔港河中间龙球垛子没建房时,我一出巷子,在东岸,就可以看到河西姜老师家的一切。记得那时比较清贫,那一年,姜老师大学毕业以后,去唐中任教,一叶小舟,轻盈地挺立船头,中山军黄上衣,栗色裤子,倒有一种儒雅豪放,洒脱。姜老师父亲轻捺双桨,装满书籍行囊的小舟飞行水上,推波击流前行,让姜老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姜老师,那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学生老师,村里很多人都记得他,唐中任教那时还能经常看到他的身影,穿行乡村小路,巷道村边。在唐中任教了好几年后,后来去了家乡北部的盐城市任教,其中艰辛付出,努力,折腾。在那收获了爱情,开始了人生的腾飞。
后来,在网络上看到了老师的著作《蚌蜒河边的爱情》,才知道姜老师已经定居张家港,成为了一个全国知名的语文老师,教育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
再相逢,已经是2018年,网络拉近了彼此,心灵放飞的自留地,姜老师的游子群,成了我们时常相聚的地方。姜老师的三哥,我的小学老师,远居七彩云南,简书作者中的大咖,也时常在此碰头,乡情浓稠,长忆往昔。在两位姜老师的指引下,我开始畅游简书写作平台,本已笨拙的笔,划写一道道人生坎坎,任记忆跌落。跌跌撞撞间,飞逝的时光,唯庆幸坚持之信念,撼山易,撼文字梦难!虽难成大作,但小作也怡情怡性。
就这样,我和姜老师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他的公众号,雅颂文创,凝聚了一大批文友在此流连忘返,虽然姜老师的文章有时我读起来比较费劲,但我还是喜欢仔细咀嚼,慢慢领悟,近距离接触。
姜老师很少夸人,看了文章也惜字如金,很少评论留言,其实不是姜老师不肯定你,姜老师创作是一种纯文学,和一般文友思路文风不同,这是很多文友都不能理解的。但我想说的是,当你以为别人不懂你的时候,你要尝试一下去懂别人,但也不要期望每个人都懂你,随心随缘。
今天收到姜老师赠书,我是感激涕零。书自故乡来,情浓书香味,于情于理,这是姜老师对我的一种鼓励,一种期望,唯有不负师恩,砥砺前行。
书已至,情亦浓,书香满季,四时常伴;师恩情,常感念,文字为怀,一生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