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不能把握好边界,而损伤了基本的社交礼仪,从而达不到社交的效果。什么是边界感,在社交中怎样才能不越界呢?我在《底层逻辑》中找到了答案。记录如下:
《底层逻辑》第四章 4.26
一、知识点:
1.如何打好比方:本质上是一个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个步骤:第一、调察复杂、陌生的事物的本质;第二、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第三、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2.边界感:
a.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知道什么地方是你的,什么地方是别人的。哪些地方的边界明显?如时间,金钱,隐私……等不易找到边界的,跨越别人的地方需要征求别人的同意。
b.要懂得边界在哪里,要明白基本的社交礼仪:不跨越边界。
C.表达权利是我的,但接不接受是别人的权利,要有边界感。
二、基本经验:
1.我在单位里是一名中层领导,经常要给同事开会,传达上级的会议精神和工作安排。在开今之前,我就想怎样才能把会议精神简洁明了传达下去,因为没有学会打比方,所以会议开得就显得枯燥。但是给同事作培训时,就会不自觉得使用打比方,原来要用好打比方,前提是你必须洞察两种事物的本质和关联性。
2.因为是中层干部,所以和同事走得近,和领导也说得上话。很多时候,很多同事就向我反映问题或让我解决问题,我很好地守住自己的边界,不越界,否则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三、行动:
1.继续守好自己的边界,不越界,不跨界。
2.学习使用打比方,训练洞察力。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就没有很好地把握边界,学生和我的距离太近了,以至于课堂纪律不是很好。我想:不论在哪里,不论在何时,守住边界,才能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