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赵薇的《致青春》之后,冒出了很多关于青春的影片,可是似乎情节太统一,因此看完之后印象并不深刻。《七月与安生》似乎不一样,也许它探讨的除了青春,还有关于人生的思考,尤其是现实和梦幻中的穿梭来回,就好似假设人生不同的模样都试一遍,然后让观众比下结果,可是结果又回复翻转,因此多了很多味道。
想起来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性格截然不同的安生和七月,却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居然又同时喜欢苏家明,而苏家明居然没有自己明确的判断。我一直认为苏家明的形象过于单薄,处事的行为方式又很拖沓,就好似他的出现,只是安生和七月间的一个插曲和波澜,或者是一个考验。除此之外,影片里便只有七月和安生的爱恨离合,而这样的情谊比青春时代的爱恋更加让人心动。
当年少叛逆缺少关爱的安生,第一次泡在七月家里温暖的澡池里,第一次围坐在餐桌边,看见七月的父母笑意盈盈的数落七月的小习惯,家的定义便由此形成,于她而言,她愿意四处漂泊,但是更愿意说是处处为家,也许她做梦也期望有如七月那样温暖的小家。而七月所受的教育是女孩子的以后只是从一个家到另外一个家,那么当她面对可以随意卷发、可以喝酒到深夜、笑容大胆豪放的安生,该有多么的向往,也许正因为如此,七月与安生谁也离不开谁。
这样的相互依存,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好似安生表现得更多一些,她的去留都与七月有关,正如七月在接近崩溃的时候说的那句话:“你有什么资格让我,你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但是同时她又说:“这个世上,除了我没人爱你”。安生听到这样的话,应该是心碎一地,可是她仍然说:“你和苏家明,我肯定选你啊”,因为七月,是漂泊的安生内心最深处的依赖。
影片的后半部分,当七月终于抛弃她曾经拥有的一切,循着内心的声音,踩着安生的影子,漂泊游走四海为家;而安生拉直了发,换上职业套装,踩上高跟鞋寻求家的稳定,又成为七月的依靠,就好似她俩互换了身份与使命。
影片最感动我的是,当漂泊的七月,发现自己无路可退,她没有回家,没有去找她曾经深爱的家明,她选择微笑着站在安生面前。那一刻的安生,挤在积极上进求学的人群中,没有烟熏妆和夸张的笑,定定的看着突然出现的七月,七月什么也不说,上扬的嘴角和伸展的双臂,安生走了过去且毫无迟疑,一切过往的纠结与愤恨,此刻全然不在。就好似那次激烈的争吵和摔门而去从未发生,她们仍然是十三岁那年形影不离,彼此毫无秘密的七月与安生。
或许每个人的骨子里,都住着一个想要闯荡游走的安生,如果你也能遇见七月,纵然彼此之间曾经有狂风暴雨般的争执和矛盾,但当你疲惫至极,无处可逃的夜晚,仍有一个人,毫不犹豫的接纳你,正如安生对七月说的那样:“快点,躺到我的臂弯里来”。这个人,不是你要柴米油盐共度一生的另一半,而只是七月。
读《拿破仑传》之后,很久很久都能想起一个细节,拿破仑在远征俄罗斯惨败之后,没有回到自己的皇宫,而是急急地去见那时候已成为瑞典王后的德西蕾,因为疲惫而焦虑,德西蕾责怪拿破仑没有礼貌,而拿破仑说:“夫人,你坐在温暖的壁炉前,永远无法想象,我忍饥挨饿,冒着风雪,走过战士们累累的白骨,是怎样的心如刀绞,可是能支撑我走回来的只有你,此刻唯一最想见的也只有你。。。。。。”。滑铁卢战役之后,德西蕾也是唯一一个能让拿破仑交出战刀的人,此刻我更加明白德西蕾之于拿破仑的意义,有如安生的七月,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懂我。
子期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人生没有一场相遇是偶然的,是否每一个安生都能遇见自己的七月,安生自如地去尝试不同的人生,而回头的时候,总有一个七月。
也许,这便是人生最豪华奢侈的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