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的中年危机
电影《土拨鼠之日》,为观众展示了美国宾夕法尼亚一个小镇上节日风情。每年公历2月2日,土拨鼠都肩负着预报时令的任务。根据传说,如果土拨鼠能看到它自己的影子,那么北美的冬天还有6个星期才会结束。如果它看不到影子,春天不久就会来临。
影片中的男主角菲尔,是匹兹堡一家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他一点都不喜欢这份工作。当他接到去小镇普苏塔尼报道“土拨鼠之日”的任务时,菲尔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这已经是他连续第4年报道同一件事。
一成不变的工作流程、毫无新意的出差旅途、没有共同语言和交集的同事、一份吃不饱也饿不死的薪酬……天气预报员菲尔,人到中年,正在遭遇“职场瓶颈”,是不是像极了每天睡觉前都下定决心要辞职,第二天早上醒来以后又乖乖去上班的你?
以小人物的人生体验作为切入点,能够迅速拉近与观众距离,代入感较强。
“时间循环”的巧妙设定
对普通人来说,时间是呈线性形式位移和流逝的,以一天24小时作为循环单位,来让人们清晰感知时间,记录岁月。在人们的常识中,时间是不可逆的。
因此,在很多奇幻影片中,创作者通常都以“时间概念”为切入点,制造出反常识的“时间概念”,以此营造时空交错的蒙太奇效果,给人以视觉、心理上的奇特体验。
在电影《土拨鼠之日》中,导演猝不及防抛出一个“时间循环”的设定,让观众在观察他者人生的同时,开启了自我对标与反省。
已经与男主菲尔有某些“情绪共鸣”的观众,接下来将承受一个全新的考验——在每天早上6点的闹钟响过以后,你需要重复经历前面的一天(每天都是一模一样!)。
菲尔结束报道后驾车返回匹兹堡,路遇暴风雪,只好返回宾馆,第二天6点闹钟准时播放鲍勃迪伦的歌曲《I GOT YOU BABE》,电台播放的内容依然是2月2日当天的;下楼梯时必然会遇到一个戴眼镜的胖子,问他“今年会是早春吗?”
在餐厅里,必然会遇到一位不停跟他寒暄的老太太;出发去报道现场的路上,在转角处必然会遇到一位乞丐,以及突然出现向他推销保险产品的“老同学”,在迈下台阶的那一刻,右脚必然会踩到一个大冰水坑里……当然还有“土拨鼠日”的报道现场,“春天还有6周才能来临”的宣告。
好像是上天开了一个玩笑!突然一觉醒来,人生就按下了暂停键,每天都重复上演前一天的内容,世人皆醉独我清醒。
影片中,菲尔感知到自己被困在时间循环中,一开始是愤怒、焦虑的,他尝试对抗“日常遇到的人和事”,希望借此逃离“死循环”,可当第二天的闹铃准时响起时,他知道自己是徒劳的。
无处不在的“隐喻”
影片中的“隐喻”是无处不在的。
菲尔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因此对待工作中的任何事都非常敷衍,甚至还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傲慢”。到达普苏塔尼后,他“耍大牌”不跟制片人、摄像师住同一个宾馆,还嫌弃摄像师吃相难看。
对这个乡土小镇的一切,菲尔都提不起来兴趣。对宾馆中主动问候他的“胖眼镜”、餐厅里的热心大妈、路上邂逅的乞丐老人,以及偶遇的高中同学,他的态度都是应付式的,非常冷漠。
现实中,我们是否都曾经和菲尔一样?“胖眼镜”象征着总关心你赚多少钱的七大姑八大姨,餐厅大妈象征着隔三差五就催婚催生的父母,乞丐象征被忽视的亲人,话痨高中同学象征着不停制造麻烦的同事。这些仿佛也都是中年危机的一部分,你越想逃离,他们却越现实地存在那里。于是你开始进入严重的自我内耗,身心俱疲。
影片中,菲尔每天必定要踩的那个“冰水坑”,晚上回宾馆必然会被淋浴中的冷水(宾馆当天不提供热水)从头浇到脚,也象征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一个打击,仿佛是命中注定,每天都要遭受身体、心灵上的双重暴击!
连每天6点准时响铃的闹钟都唱道“i got you babe”。这高亢而忧郁的旋律仿佛在宣告:命运已经将你全方位掌控,你无需反抗,更无法抽身!如果时间永远停留在同一天,是否就无需面对告别和死亡呢?有时候,我们甚至无法判断,这究竟是上天许你的恩赐,还是一种特殊的考验?
开启“自我救赎”模式
很显然,电影男主角菲尔觉得这是一种考验。
为了逃离“死循环”,他开始有意识制造不同的事件。比如在餐厅搭讪单身女子南希,邀约陌生女性参加变装PARTY,在新闻报道现场跟陌生人攀谈……发现“循环”依旧在重复,菲尔绝望了,他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自杀”方法,也都以失败告终。他甚至想利用制片人丽塔,来终止这该死的一切……
不得不说,导演的设计还是挺高明的。
男主被命运按在地上摩擦的样子,将戏剧效果直接拉满。尤其是男主竟然劫持了土拨鼠,上演了一场疯狂大逃杀,名为菲尔的“土拨鼠”掌握着方向盘,天气预报员菲尔等待着车子失控掉落的一刻,真是七分魔幻三分沮丧!
为了逃离流水线一般的生活,我们也曾多次打着“寻找生活真实意义”的名号,不惜拿出全部身家性命,与命运最殊死一搏,但只要肉身不死终归也只是凡夫俗子。
菲尔所经历的一切,对比自身,的确是过于真实,真实的人生甚至比电影还要荒诞。影片中男主经历这“九九八十一难”,甚至都不是暗讽,而是明讥,让你嘲笑主人公卑微的同时,惊觉“小丑竟是我自己!”
“主角光环”过于明显
《土拨鼠之日》在评分网站上获得了8.6的高分,个人感觉,这个分数给得稍高了一些。
从整个故事架构上来看,影片为人物设置的困境,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富挑战性的“破局”任务,作为1993年上映的作品,算是一种视角上的创新。影片也因此获得了第47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原创剧本奖项。
影片后半段,在讲述男主菲尔如何在“重复的时间”中“获得了新生”时,菲尔对生活的“悟”是因对女主丽塔产生了爱情而生,罗曼蒂克的叙事,看似合理,却与影片前半段营造的黑色幽默语境不太一致。
影片的最后部分,菲尔后来不断助人为乐,获得了好口碑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而“时间循环”也从此终止,人生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是一段“主角光环”过重的内容,菲尔仿佛超人般无所不能,上能短时间学会钢琴,在舞会上演奏一段行云流水般的乐曲,下能熟练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在餐厅彰显英雄本色,还能随手掏出一大沓钞票,无偿赠送给路边的乞丐。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没有停留在“时间循环”中的人,只有停留在“时间循环”中的心态!《土拨鼠之日》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表达了一种颇有哲学意味的思考。
朱自清先生曾经在《匆匆》中写道“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也许我们应该珍惜命运突然按下的“循环播放”键,提醒你反思自我、重拾初心。
感谢您完整阅读全文!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收藏、转发。也请关注“灵犀的影视笔记”,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