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滚瓜烂熟,授给政事,却不通晓;出使四方,不能独立地应对;即使背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强调学以致用,也涉及诗在当时的实际用途。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在位者自身正了,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在位者自身不正,即使下达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就像兄弟一样相近。”
13.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持家过日子。刚有了一点财产,就说:‘实在是足够多了。’稍微增多一点时,他说:‘实在是完备了。’富有之后,他说:‘实在是太完美了。’”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再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孔子说:“使人民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之后再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孔子说:“(以礼乐)教化人民。”
知识点:
孔子办教育不光是亲自培养弟子,而且最终要扩展开,外化到普通百姓中间,形成社会风气的变化,造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全部内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治理得差不多了,三年就会卓有成效。”
期月是十二个月,一年。
13.11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消除残暴、免除刑罚杀戮。这话说得真对呀。”
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孔子既提到,如果有机会,他期月(也就是一年)可以成事,但也接着讲到善人为邦百年,一年和百年有矛盾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年和百年没有矛盾,这是两种不同情境和要求下的行为,和读书有时候要读薄,有时候却要读厚,是一个道理。
做一件具体的事情,一年若不可成,那基本上可以断定做事的人能力有问题,但是要治理地方,说自己一年就能做到夜不闭户的,那基本都是政治骗子。
读书观其大略是为了快速获取知识,为自己提供点拿来就用的弹药,这就是所谓读书读薄;而你若是想要提升自身修养,《论语》就是要一字一句的读,就是要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读,不光读,还要做笔记,还要思考,还要对应到现实中体会,一本《论语》够读一生,这就是所谓读书读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