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承诺:我要强大到任何事情都无法破坏我内心的平和。
每天提醒自己:“我必然会遭遇负义、无理、背信、恶意和自私自利之人。”
每日之始告诫自我:今天我会遇到干涉、忘恩负义、傲慢、不忠诚、恶意和自私——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冒犯者的无知,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造成的。
不管外界环境怎么糟糕,我都已经预想到了;不管事情怎么失败,我本来就预计它会失败;不管损失多么惨重,这东西本来就不是我的。
打翻了牛奶,哭也没用,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要把牛奶打翻。
不为外物左右,直抵内心宁静。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向外希求,而在于向内探索。向内走,才能走向光明。无论顺境逆境,都是这个理。
生活的艺术更像是摔跤而不像是跳舞。
牢记我们所爱,但所爱的,皆如朝露。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人生总会遇到苦难,简单的事几乎每个人都能处理,而人面对苦难的态度则不一样。换句话说,是我们和苦难打交道的情况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不断地求取知识,以至于不在对现实世界的事物产生困惑;真诚的待人如己,以至于不在为个人得失而忧愁;勇敢的实践前行以至于不在畏惧任何困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外之物,皆可抛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真正的勇气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却仍然热爱生活。
一个人只有明白了如何好好赴死,才能好好活着。
在地上啄米的母鸡,看空中飞翔的苍鹰,是一个黑点;在空中飞翔的苍鹰,看地上啄米的母鸡,也是一个黑点。然而,黑点与黑点之间,却是云泥之别。不同的高度,决定了不同的世界。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而你应该只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
神啊,请赐与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请赐与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请赐与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不为明天忧虑,享受每一个时刻,
把苦难视为通往和平的必经之路。
效法耶稣,照着他所行的,
看清这个罪恶世界的真相,
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来看世界。
只要我降服在神的旨意下,
相信神必使万物变为美好,
好让我在今世可以快乐的生活,
也在永世与你在一起时,有极大的快乐。
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类事。
如果你真的能区分你能控制的事情和你不能控制的事情,并且将两者区别对待,那么你在心理上,就会是不可战胜的 —— 在面对人生起伏的时候,你就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
匹格里奇他有一次在罗马坐地铁,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小偷把他身上的钱包偷走,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反应肯定是非常恼火,会痛恨小偷、还会责备自己怎么就没把钱包看好,可能未来几天的情绪都受影响。但是匹格里奇因为已经修习斯多葛派哲学多年,他遇到这样的事儿就能够很好地面对。
匹格里奇就想,小偷把钱包偷走这件事,是我不能控制的,那我就只能接受。钱包已经丢了,那我就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上面。
我能控制什么呢?我可以选择好好度过这一天。本来匹格里奇已经和家人、朋友约好当天晚上要一起看个演出,然后一起吃顿晚餐。结果他根本不受丢钱包这件事的影响,该看的演出、该吃的饭一点没耽误。匹格里奇的弟弟就对他的反应非常羡慕,说你钱包丢了居然没当回事儿,情绪还很好。
这就是“心法”的作用。事情还是这么个事情,仅仅是因为你面对它的态度变了,你整个人都可能不一样。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可以让我们面对小事从容不迫。面对大事,就更厉害了。
匹格里奇举了一个越战时期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的例子。这位飞行员被越南人俘虏,在战俘营待了好几年,期间面临严刑拷打,受尽了折磨。但是这位飞行员也修行过斯多葛派哲学,哲学帮助了他。
飞行员想,肉体上的折磨是我无法控制的,那我就只能接受,我安之若素就好了。但哲学并没有把他变成一个消极的人 —— 他也关注到了自己能够控制的东西。飞行员本身是一个高级军官,领导其他的战俘,就是他能做到的 —— 结果他抓住机会组织了一次抵抗运动!
更进一步,匹格里奇说,如果你能够接受“斯多葛派控制二分法”,那么你的个人目标,就应该从“外界目标”,转换为“内部目标”。
什么叫“外界目标”,什么叫“内部目标”呢?
比如说现在你的面前有一个升职的机会。你准备好了简历,列举出了自己取得的各项成绩,把简历交给老板,希望能拿到这个职位。
如果你的目标是要获得这个职位,那就是一个“外界目标”。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是你无法控制的。可能你的竞争对手表现更好,也可能老板不喜欢你。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外界目标上,你就会有各种焦虑不安的情绪。
所以匹格里奇说你应该选择的是一个“内部目标”。你控制不了外界,但是可以控制自己。你可以把目标设定为尽自己所能,写一份最理想的简历。
有了这个控制二分法,你设定的是内部目标,那么对于不能控制的最后结果,你就没有什么可焦虑的。最后结果不管是什么,你都可以坦然接受。就算没拿到这个职位,任何愤怒的情绪也是没必要的,多余的感情只是自我伤害。
想通了这一点,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是这样。
参加一个比赛,你要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打一场漂亮的比赛,而不是能不能赢得比赛。你喜欢某个人,想获得对方的爱,那么他/她怎么对待你是你无法控制的,但你能控制的是你对他/她的态度,呈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一场政治选举中,你无法控制哪个政党会获胜,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一票,你可以帮你支持的政党做宣传。
匹格里奇认为,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你就没有什么敌人和对手,因为你关注的是你自己,你不会去指责任何人。
没有任何事物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物发生都有其必要性,因此当命运来敲你家大门时,抱怨也没有用。我们也不能为生活中一些欢乐的事物所动。
1、斯多葛主义的目标,并不是要放弃生活中的情感,而是要放弃消极的情感。2、斯多葛主义是治愈疾病的良方,这里所说的疾病是指焦虑、悲伤、恐惧以及其他各种消极的情感。3、斯多葛主义三分法:我们能够完全控制的事物、我们一点也不能控制的事物、我们能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4、但遇到我们能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是日常生活的普遍现象,这时我们要是目标内在化。如:打网球比赛。真正的斯多葛主义者为自己制定目标时会是非常小心的。特别地,他会为自己设定内在目标而不是外在目标。因此,他打网球的目标将不赢得一场比赛(这是他自身以外的事物,对此他只有部分的控制),而是在比赛中尽已所能地发挥实力(这是内在的东西,对此他是完全能够控制的)。选择这个目标,如果输掉比赛的话,他就可以免于挫败和失望:因为赢得比赛并不是他的目标,所以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就不会达不到目标。他的安宁不会被打乱。5、斯多葛主义的宿命论是过去、现在的宿命论,而非未来的宿命论。6、对待侮辱?幽默,沉默,适当的纠正其不正确的行为。但用这三种时前提是自己不能生气痛苦,而是对侮辱者本人的同情。对待悲伤,用回顾性的消极想象,想象从未拥有过那些失去的东西。凭借回顾性的消极想象,我们再也不会为失去的事物而感到遗憾,而会因为曾经拥有它们而心存感恩。对待愤怒,当我们生气时应该采取措施将所愤怒的表象都转向反面。我们应该强迫自己松弛面容、缓和声音、放慢步伐。因为两种相反的思想不能在同一时间共同存在于一个头脑之中,所以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思想就会把有害的思想赶走。7、我们应该变得具有自我意识:在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我们应该观察自己,定期反思自己是如何回应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的。如:如何回应一个侮辱?我们应该运用理性思考的能力来克服消极情感,控制欲望。在我们没有追求财富但却富有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享受我们的富裕,但却不应该执着于财富。我们是社会动物,应该构建与其他人的关系并保持这种关系,否则就会变得非常糟糕。其他人总会不可避免地令我们烦恼,用对等侮辱、悲伤、愤努的技巧消除。人类不幸福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贪得无厌和我们担心超出我们控制力的事物的倾向。为了征求我们的贪得无厌,建议进行消极想象。为了控制我们担心超出我们控制力的事物的倾向,建议用三分法和目标内在化。8、最后驯服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愤怒1、阐明自己的立场,纠正其行为(正面和暗示)。2、用跑步调整自己的情绪,找到事后驯服它的方法。3、反省自己。4、首先要从喜怒不显于形,喜怒不显于言做起。 追求喜怒不着于心!
1)要有自我意识,观察日常生活,定期反思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方式;
2)运用理性来克服消极情感(焦虑、愤怒、悲伤...)和控制欲望(名声、权力、财富...);
3)在不刻意追求的前提下,获得了名声、权力和财富,可以享受它们(这一点与犬儒主义的“禁欲”不同),但要随时做好失去的准备;
4)人是社会动物,必须与其他人保持联系,但要避免受到价值观腐坏的人的影响,并且要运用斯多葛学派的技巧来避免让其他人破坏自己的安宁(比如应对侮辱,采用幽默或不回应的方式,应对愤怒,采用幽默或退后一步思考等方式);
5)不幸福的根源在于贪得无厌和杞人忧天;
6)应对贪得无厌,运用消极想象的方式,想象自己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刻意给自己制造小的苦难从而对苦难产生免疫等;
7)应对杞人忧天,即焦虑超出自己控制的事物,则应该学会将事物分类:完全可控、完全不可控、部分可控;
8)对于部分可控的事物,采用目标内在化的策略(比如,把赢得一场比赛的目标改成享受一场比赛)
9)对于外部世界持有宿命论的观点,即过去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无法改变,因而不需要焦虑。
斯多葛与类似主张的差异 斯多葛主张禁欲主义,它只主张消除对于无法控制的外界事物的欲望,对于人的内心则没有要求。佛教不同的是,要消除的是一切的欲望,包括对于外界的和对于内心的。斯多葛追求自律,跟犬儒学派不同,他不追求自虐。他们并不从受苦中收获快感,只是为了更好地反思现实的甜美。推崇克己,是为了获得意志力、勇气和自制力。斯多葛获得幸福和自由的方法爱比克泰德: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自己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事情本身不会伤害或阻碍我们,他人也不会。真正使我们恐惧和惊慌的,并非外在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思考它的方式。使我们不安的并非事物,而是我们对其意义的诠释。斯多葛把事情用“二分法”来处理,把一件事分为我所能控制的,和我说不能控制的,只在我所能控制的范围内追求最大利益的好。这与儒家的“尽人事,知天命”有异曲同工之处。自由并非为所欲为的权利或能力。自由来自于对自身力量的限度和上天所设置的自然之限度的了解。接受生命的限度与不可避免性,而不与其抗争,我们才能获得自由。斯多葛认为你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是上天对你的恩赐,你应该满怀着感恩之心接受它。当你失去它时,你也能坦然面对,这只是上天又把他自己的东西拿走而已。理想的罗马斯多葛是这样生活的,享受美好,追求事功,但绝不沉湎其中,洞察一切都像朝露一样,随时消失。如果荣华富贵转瞬间被夺走,那也是命运使然,丝毫不能动摇一个斯多葛的沉着与泰然。斯多葛无忧无惧,无嗔无念,内心宁静。当然,宁静它不是放弃所有的情绪,而是放弃负面的情绪,不为愤怒、悲伤、焦虑、恐惧所动。曼德拉入狱27年,他也曾愤怒,他的关键性转变恰好发生在一位狱友偷偷带进来奥勒留的《沉思录》。奥勒留认为,如果有人做了错事,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沉着冷静,以身作则”,而这正是曼德拉所身行力践的。斯多葛的宿命论对抗命运对未来的安排,但接受已成现实的过去与现在,仿佛它是宿命。 斯多葛的宿命论针对过去与现在,因为它们已成事实,不可改变。既然无法改变过去和现在,那就不必再枉自悲叹?不要反复思量,假设当初怎么样会如何,不要把情感、精力、资源浪费在这里,更不能让其摇动内心。斯多葛传递出的消极主义塞雷加说“何必为部分生活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人生,对整个人生的悲剧性有所觉解,那么我们怎么会因为一时一地的困苦而陷入悲伤和绝望呢?这是塞雷加面对人生中所有不可人为逆之的遭遇(即命运)的一种态度。塞雷加面对命运的态度其实是乐观的,但他乐观的方式很独特,他不是以“明天会更好”来安慰自己,而是以“明天会更差,所以今天不算差”的阿Q来使自己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他以最悲观的眼光预先性地看待人生,当他遭遇各种不顺时,他都视为正常,然后泰然处之,因为这在他的意料之中,所以不用大惊小怪。我必然会遭遇负义、无礼、背信、恶意和自私自利之人——我以提醒自己这句话开始每一天。这是哲学皇帝奥勒留的话。传递出的信息是,人生本就是炼狱,生活本就是一种修行。这是不是提高钝感力,不细嚼苦的滋味,才能不被苦所伤害?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美好的同时,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正因为我们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才有追求未来的内驱力,正因为对未来有无限的想象,整个人类才有生生不息前进的动力。我不想成为一名标准的斯多葛,因为,理性只是多元思维中的一个维度,而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我们失去了感性,就如品尝没有加调料的菜肴,清淡健康。清淡健康的饮食是我们所倡导的主流,偶尔来几次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挑逗味蕾,却更让人大快朵颐。过度的理性是对人性的阉割。体验酸甜苦辣,酣畅淋漓,人性才能圆满。生活因体验而精彩,人生因感性而获得更多可能。
焦虑
太多可怕的事情总是随时会发生。让深陷焦虑的我们高兴起来的标准方法是告诉我们,最终会没事的:尴尬的邮件可能不会被发现,销售会有起色的,丑闻也许不会被揭发,等等。
但斯多葛派令人痛苦地反对这种策略,因为他们相信焦虑源自我们害怕也许会发生的事情与我们希望会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情绪的起伏和困扰越大。
为了重获冷静,我们应该系统地、智慧地打碎最后一点希望。斯多葛派主张,与其用乐观的假想抚慰自己,不如勇敢地想象并忍受最坏的情况,然后安之若素。当我们直面恐惧,想象如果发生我们会怎样,我们会有重要发现:我们能对付。即使要坐牢,即使千金散尽,即使当众受辱,即使爱人离去,我们能对付。
我们紧闭双眼,对那些可能发生的可怕的事情不屑一顾,所以它们不断向我们施虐。与之相反,塞内加说:“要减少忧虑,你必须假定你害怕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塞内加对一位担心可能要坐牢而惶惶不安的朋友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一个人正确地理解人的存在便可以忍受这牢狱之灾。”
斯多葛派建议我们花时间演练最差的情况。比如我们每年花一个礼拜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样我们就不会为了要被炒鱿鱼或者坐牢大惊小怪了。
然后我们就会意识到,像马可·奥勒留说的,“要过幸福生活,我们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
每天清晨,斯多葛人会进行静思,想象接下来几个小时可能发生的坏事。马可·奥勒留直白地说:“人生来必有一死。所以你要承认所有事,接受所有事会发生的事实。”
斯多葛派是面对人生坎坷时优雅、智慧的心灵演练。
2. 愤怒
我们会发怒 - 特别是对我们的伴侣、孩子和政客。我们砸烂东西、伤害别人。斯多葛派认为愤怒是一种危险的纵容,更是一种愚蠢,因为在他们分析,愤怒会发作只是由于一件事:对事物不准确的理解。这是幼稚的苦果。
斯多葛派分析认为,愤怒是希望和现实之间激烈的冲突引起的。我们并不是每件糟糕的事情发生都会嚷嚷,只有那些糟糕并且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会。我们的爱人当然会让我们失望,我们的同事自然会辜负我们,我们的朋友不可避免地会对我们撒谎… 所有这些都不应该让我们感到惊讶。这些可能会让我们难受,但绝不应该让我们愤怒,如果我们相信斯多葛派哲学的话。
智者应努力达成心静如水的状态,任何事都不会突然惊扰到他。所有灾难都应该已经被认真预料到。“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塞内加问:“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3. 多疑
坏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很容易认为我们是被挑出来受难的,我们不理解为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要么自怨自艾,要么怨天尤人。
斯多葛派让我们不要这样做:很可能这既不是我们的、也不是他人的错。虽然不信宗教,斯多葛派对罗马幸运神Fortuna很着迷,用她打了一个关于命运的很好的比方。Fortuna掌管人的命运,也是慷慨和任性的混合体。她手里握着很多好东西(金钱、爱情等),还掌舵随时变换人生的航向。心情好的话她可能给你一份完美的工作和一段美好的爱情,下一分钟如果心情变糟了,她会眼睁睁看着你在餐桌上被鱼刺卡死。
相信斯多葛哲学的人的头等事是要敬畏这样的事实,即人生的很大部分是握在Fortuna这个疯狂的角色手里。塞内加警告说:“她根本无所畏惧。”
早点知道这一点会让我们对成功保持警惕,也对失败不那么刻薄。从各种意义上说,我们得到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不配得到。
因此智者的任务是永远不要相信命运女神的礼物:名誉、金钱、权力、爱情、健康—他们从来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抓住它们的力量一定要如临深渊、要如履薄冰。
4. 不能权衡轻重
我们自然地夸大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会被放得很大。所以我们有压力,我们恐慌,我们骂人,乱扔东西。
要冷静下来,我们必须经常在眼中把自己缩小。我们必须放弃再正常不过但非常困扰我们的假象,即我们做的事非常重要,我们自己非常重要。
斯多葛派是热心的天文爱好者,建议哲学学生对天宫沉思。傍晚漫步于星空下,抬头仰望,你会看见金星和木星闪耀在苍穹中。夜色渐深,你会看到其他星座—金牛座、白羊座。它们提醒你在太阳系之外还有你想象不到的更大空间。斯多葛派热衷观察星星,这让人心境平和,因为与此相比,我们那些麻烦、失望和希望统统不值一提了。
幸运的是,从宇宙的角度看,所有我们身上发生的,或者我们做的事情,都无因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