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读完吴念真先生的《这些人,那些事》,久久不愿意合上Kindle睡去,这么些年,读的书那么多,在那么多字中,有过金戈铁马的战国风云,有过快意恩仇的江湖儿女情,也有过残忍无情的战争历史,可却从没有一本书,写满了身边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既能让我不经意的笑出声,也能让我跟着文字里的人物命运颠簸躲在被屋里流泪。
对于吴念真先生的印象,还停留在杨德昌电影《一一》里的那个父亲形象,平凡也普通,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正处青春期的子女,妻子说他窝囊,赚不到钱,女儿嫌他啰嗦,整天管着管那,母亲担心他的身体,就连已过而立的小弟都开始对他这个大哥的建议背道而驰。
后来,无意中看到了亚马逊有先生写的书《这些人,那些事》在打折售卖,便买了下来,却长久的停留在Kindle里,未曾翻开阅读过。
某个深夜里的失眠,在未读列表里点开了这本书,耐着性子看了几篇,读到先生纪念自杀胞弟的文字《遗书》时,已是泪眼朦胧。
先生在书中写了为子女劳累一生的母亲,写了不想被别人说“这辈子只能给哥哥拎包”而选择自杀的胞弟,写了当兵时犯了错误无颜面对长官选择卧轨的士官长,写了动荡岁月里却有两个丈夫、两个孩子的阿婆美满的一生,写了子女不在身边的阿伯只能通过与照片合影才能完成的全家福。
亲情,爱情,友情,这么多情,都是真情。亲人,朋友,邻居,陌生人,这么多人,都是平凡人。
看这本的书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仿佛也进入了书里台湾那个三十年前动荡不安的年代,政治走在改革的路上,经济似乎将要发展却停滞不前,年轻人涌向台北寻找机会,年老的人在等待死亡,每年都有士兵被派去海外(金门等地)驻守,和对岸尚未和解,战争的阴影还没完全消除。
身为一个在外的闽南游子,上大学之后,隔着故乡一千公里,这里的人说着我听不懂的阿拉来阿拉去,偶尔能听到一句闽南语也会让我莫名高兴,仿佛回家,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一衣带水只隔了一湾浅浅的海峡,先生书里偶尔会出现一两句“台语”,总能让我不经意的笑,例如“龟笑鳖无尾”等等。
先生文字朴素,平凡却又温暖,真诚,或许在我们看来,一件件曾经的“大事”“小事”在先生的笔下,都如同老朋友寒夜里为你泡了杯茶,拉好窗帘,和你对坐,让你选择最舒服的姿势,听他讲过去的事,你对他说知己难寻,活着好难,他却将这世界比你痛苦百倍的人所经历的事,用平淡的口气诉说出,你泪流满面,他只是默默为你已经凉了的茶杯里添上热茶,或许是我们把生命看得太重,不知有那么多人,将比你沉重百倍的生命活得如同轻飘飘的羽毛,却也安静的过完了这一世。
那些人,那些事,平凡无奇,却也异常沉重,先生将其写了下来,无论彼时的他们是痛苦还是喜悦,我想,他们都将在文字里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