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中,只有一个规则, “zero sum game” (零和博弈),For every winner there is a Loser,就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这也构成了资本游戏的刺激性与残酷性。
沃伦 · 巴菲特告诉我们:“别人处理自己的事情越不谨慎小心,我们处理自己的事情就越要谨慎小心。” 巴菲特想说明的是在投资市场中,其他人都狂热兴奋的时候,我们应该恐惧害怕,而其他人都恐惧害怕的时候,我们应该变得更加积极。
这资本主义的世界里,我学会了两种规则,“give and take" 给予与提取,"invest and return"投资与回报,我欣赏这样的规则,因为我凭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最好的。
最近3月2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五一假调休的公告,五一长假从三天调整为四天。一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赶快去把旅行社的股票看了一遍,果然涨了不少。然后又把韩国的一些相关旅行社的股票看了一遍。等我回过神来,我对自己的这一个举动感到很惊讶。曾经的我,知道了假期变长,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琢磨着怎么才能像学校或公司多申请一天假期,然后在加上两个周末,把四天假期延长一倍,去个长途旅行。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理想都不断在变。而思维的蜕变,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现在喜欢逼着自己去训练我原本不擅长的逻辑思维。
“你觉得什么开始做财富管理最为合适?”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想必大多数人都会说,有钱的时候再做吧。而现实的残酷性在于,很多人永远都等不到那一天,就忙忙碌碌过完了一生。
我有位美国同学,他高中辍学,去开了一家牛仔裤公司,当时他没有钱,来跟我们班里同学筹集资金。我当也没有钱,却咬咬牙投了半个月生活费,而现在他的公司做得很好,我投的股票已经涨了16倍,往往在后悔要是当初我也四处募款来投个上百万的,或许我都不用工作了。(不过不用后悔了,机会本来就是无法预估的)。我还有另一位美国同学,他在华盛顿主修法律,来我校交换期间,是我中美关系的同桌。我看他常常在看股票,我很好奇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做的。他说他从高中开始,第一次买股票时,他只有50美金,但他一点一点买入卖出,从小开始,现在做得也很不错。(ps他大学的学费全部都是自己在股市赚钱交的)
国家的背景不同,政策不同,可能操作性会有差异,但是我相信思维是一样的。就是“投资”,就是用钱生钱。在我们学校有一位大家公认的“都教授”(高,富,帅,绅士)28岁已经是我校工科院的副教授,同时他从本月还入职韩国现代证券公司。今早边跑步,边电话跟他了解行业消息,他一直跟我说,如果我对某一个市场感兴趣,那应该持续去关注其走势,关注所有的关联产业,因为相关的产业就像一条链,相互链接,又环环相扣。每一个产业都是息息相关,比如说我想了解旅游板块,那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等这些产业都是应该去关注的……
关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突然头脑发热的关注,而是成年累月地去专注那个市场,摸索其周期性,用理性的判断力去“测量市场温度”。 就像这位“都教授” 他年纪轻轻的成功,也缘于他从小就天天看财报,还善于利用语言优势去客观比较市场,以至在别人刚开始准备工作的时候,他已经什么都有了。
而自己,虽然去年才开始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我们做的目前也还停留在中低市场(市场单价在10万以内),却花了8年,这八年来基本上去哪必去艺术馆,画廊,很多朋友都觉得我很无聊,干嘛总上那些地方呢。可我就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在这些地方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只因为喜欢,而当成长到一定阶段。开始考虑把资本变现,把积累变现的时候,或许,这些都是你最大的资本。
大城市里生活压力都是很大的, 每个月从外地回到首尔,总有一堆账单等着去付,租金,管理费,英语学校,运动费,瑜伽训练费,保险费,旅行费…… 高昂的生活开支更是告诫我要懂得管理资本,不然真的没有办法生活。
“开源节流”是很多人常说的财富积累方案,多看看市场,多关注渠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和领域。从小处开始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反省,积累,找到自己的方式是最好的。
“give and take" 给予与提取,你为自己的生活付出了什么,你才能提现什么;"invest and return"投资与回报,你投资了你自己,才会有回报。把这样两种规则使用在自己身上,关注一下自己的变化,说不定会被自己的成长吓一跳哦^_^
女孩们,要是男朋友和你们提分手, 要是他们不回你们信息,记得不要再继续发信息了,多去看看财报,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生命只有一次,爱自己多一点,时间很宝贵,杜绝浪费。
爱你们的Miss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