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脑因忙碌而短路,贫穷因此而来
“是什么让我们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稀缺》中的这一问令我思索了好久好久。
思绪回到20多年前,妈妈弯着腰辛勤地劳作着,她在干什么呢?
3岁的我印象中,妈妈每天都很辛苦,家里几乎都是大人们的哀叹声。
是贫穷吗?
我一直以为是的。
自我记事以来父母似乎都在为钱发愁。
幼时想吃零食,不给买,浪费钱;读书时学期初要交学费,要被叮嘱句,好好念书,学费那么贵别浪费了;大学临毕业时,还要被妈妈叮嘱要是想考研,就要你将来的老公来承担啦,我没钱供你再读书啦......
现在我问妈妈,“我三岁那年,也就是你们刚开干洗店那时,是不是生意不好?”
“没有啊,那时生意好的很,我天天洗衣服累得腰都直不起。”
“啊?!生意好你还天天抱怨?”
“一直一个人洗衣服,那么多,从早忙到晚,就想转掉...”
“那干嘛不买洗衣机?”
“也是奇怪,那时候就没想到要买洗衣机!奇怪了,想不起来了......”
简直了,我的亲娘!
“他们终日忙碌,终日为生活的艰辛而哀叹,以至于忘了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会这么不开窍,直至看了叭哒师姐的一篇文章中讲述的一个小故事。
师姐的儿子问妈妈,为什么班里一个同学的父母每天那么早地起床卖牛肉却赚不到很多很多的机器人(软妹币)?
是啊,就像《稀缺》一书中讲述的一样,人的大脑被稀缺俘获了,因而产生了管窥之见。
2.因稀缺而产生管窥之见,继而更贫穷
直至今日,我父母们的观念依旧为贫穷所桎梏。
即便是投资额超一千万的项目,在面对装修这件事时,我爸本着一切从抠的原则,面积超七千平米的商场配置的洗手间设施都比不上菜市场的公共厕所。
我爸的理由是,总投资太大了,细节处能省则省。
可是这一省带来的后患却是肉眼不可见的,比如说卫生间的恶臭与简陋设施卖场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很多注重细节的顾客可能因此而不再光顾本商城;再比如说,我们的合作伙伴可能由此可窥见我方决策层的眼界之低,公司定位之混乱---从商场的面积、内部软装饰、硬件设施等可看出本商场走的是偏高端路线,可是入口处的简陋卫生间及恶臭总是在诉说着什么?
对,我们缺钱,我们缺品味!
所以呢,有钱,有品味的主也不愿光顾了。
3.没有驾驭钱的能力,只会越来越穷
有天我和妈妈聊到了超市内部的基础设施问题。
我们的老店经营了四年,店内天花板逢雨便漏,我们的新店才开了两年,也是没躲过天花板漏水这事。
妈妈说,家里那谁谁谁开店最注重的就是硬件设施的质量,水火电最无情,防护的一定要做好,他们开店在这方面投资很大。
我激动了,“您这什么都懂,干嘛还要省这些不该省的钱呢?”
我爸妈真的是那么抠的人吗?
好像又不是。
就拿买房,装修这两件事来说吧。
买房对我爸来说就像买菜一样,不对比,不还价,爽快地签合同,付定金,付全款。
装修呢,就是做慈善。七大姑八大姨推销的品牌电器全都是最优惠的,最实用的,最最最值得购买的。
不是我爸充大款,他向来不好意思与人多争小利,大利也不会抢,他易相信人,他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易,因此也总是忽略了自己的不便与困难。
即便是在现在资金难以周转之时,他总是叮嘱我们不要拖欠供应商货款,一有营业收入就安排货款,每月发工资打货款这两事一定要及时。
爸爸常说的话就是,我们这钱存银行也没用啊,有点存款就打货款吧。
超市存款不够时,他还会叫妈妈拿出私房钱来打款。
这一切的原因是不是该归结为“缺乏驾驭金钱和协调人际关系这两种能力”?
而对于某种能力的缺乏,是不是由“稀缺感”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