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说,教育学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关系学。的确如此,一个老师每天的工作无非是处理好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等。有人说“良好的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当关系理顺了,所有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良好的关系基础是认同,至少不会对着干,然后是影响,最后是形成强大的依赖关系或者团队合力。我常常觉得自己不是很擅长处理好各种关系。因为在我内心里,再困难的工作不可怕,只要肯花时间,肯动脑子,一定能干完,但是要去改变一个人,影响一个人实在太难了。
于是我开始从一些书本上去寻找答案。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第一章就讲了一个凶残的双枪杀人犯克罗里的案例。克罗里心狠手辣,杀人无数,但是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错的。一位监狱长也说,几乎没有一个囚犯认为自己是错的。百货业奠基人约翰·华纳梅克尔经过无数次的碰壁,也领悟到:100次有99次,没有人责怪自己的错事,即使他错得多么离谱。
我似乎突然明白一些道理,我以前觉得关系不好处理,关键就是我总希望能“改变一些人,影响一些人”,但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不希望被改变,更不希望被指责!所以如果希望用提醒、告诫、甚至批评的方式让一个人,一个团队或集体更强大,永远只会适得其反。
然而教育终究是要影响或改变人。里斯·加柏林在《待人技巧》中说,“促使人们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是找出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即他们想要什么)。当你知道什么会使他们感动时,你就知道该怎样去感动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的喜好不同,我们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千万别误认为,你喜欢什么别人也喜欢什么,你追求什么别人也会追求什么。寻找他们所喜欢、他们所追求的东西。”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自己钓鱼的时候,虽然自己喜欢的是草莓和乳脂,但是他在钓钩上准备的是小虫和蚱蜢,因为那是鱼儿喜欢的。第二个例子是爱默生和儿子希望把小牛弄到牛棚里,他们父子一人拉一人推,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后来他的女佣来了,把拇指放在小牛的嘴里,小牛吸吮着手指,很快就被带到了牛棚。爱默生和他的儿子只追求把牛送进牛棚的结果,但是没有考虑小牛的需求,最后无功而返,女佣从小牛的需求出发,轻松达成了目的。
我们在工作中是不是也经常做爱默生父子做的事。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于是我们努力讲解,布置作业,用心辅导,但是我们考虑过我们的讲解是学生喜欢的方式吗?我们给与学生的评价是学生所追求的东西吗?……
我喜欢下面这个案例。一位父亲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因为第二天要去上幼儿园在家里哭闹。这位父亲想到第二天让孩子去上学一定是一件困难的事,于是,他就和他的夫人列出了儿子在幼儿园里可能喜欢干的事,比如手指画、唱歌、交新朋友等。于是这位父亲就和家里的其他成员在厨房玩手指画,他的小儿子很好奇,也想过来参加,但是这位父亲说,不行,你的先到幼儿园学习怎么画手指画。接着这位父亲用孩子能理解的话,描述了在幼儿园能得到的快乐。第二天早上,当这位父亲起床的时候,发现小儿子睡在客厅的椅子上,父亲问为什么,儿子说,“我等着去幼儿园,我不想迟到!”
这位父亲的高明之处在于,找到了儿子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说教,没有训斥。
奥佛瑞教授在《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行动出自我们基本的渴望……而我所能给予想劝导他人的——不论是在商业界、家庭中、 学校里、政治上——最好的一个忠告是:首先,唤醒他人心中的渴望,能做到者掌握世界,不能的人将孤独一生。”
好吧,无论想影响谁,先换个角度思考,他(她)想要什么,也许一切都会变得并不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