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战国四公子中公认为以孟尝君为最贤,名气最卓著。在当时也有不同人的不同声音流传。大家应该都知道孟尝君依附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这些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无论富贵贫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门客,与门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门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门客父母的住处。门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门客父母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三千个养士固然好,有各种文化人出谋划策,帮助自己,孟尝君不论好坏之人都用。
孟尝君曾经招待门客在夜间吃饭,有个门客被灯光遮住了。这个门客很恼火,认为自己的饭食和别人不一样,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门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招揽各个诸侯国的宾客和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之所以这样,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大家应该都听过,从他对待士人的态度和实际效果来看,他是善于招待养士。孟尝君当年接待宾客时,和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宾客亲戚的住处。所有宾客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那孟尝君为何要养士呢?鸡鸣狗盗就是一个例子,孟尝君被释放担心秦昭王追过来。就在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那在半夜怎么可能听到鸡叫声,都很愁,突然听到几声“喔,喔,喔”的鸡鸣,接着,城关外都有鸡叫。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也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孟尝君养士的还有一个叫冯谖,因为穷困,无以维持生计,便穿着草鞋求见孟尝君,表示愿意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冯谖只是酸溜溜地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孟尝君又问他可有什么才能?他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听后一笑,但还是接受了他。下属们因此误认为他不过如此,就供给他下等门客的粗劣饭菜。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一把用草绳系着的宝剑,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要求孟尝君给予中等门客的待遇。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弹着那把宝剑,唱道:“长铗归来兮!出无车。”左右的人都取笑他,但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客我。”此后不久,冯谖又重演,依旧弹着他的宝剑唱道:“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此时,左右都开始厌恶起这个冯谖了,认为他简直太贪得无厌,实在是得寸而进尺。孟尝君听说后却没有任何不愉快的表示。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冯谖其实也是在很巧妙地向孟尝君推销着自己,当他弹着宝剑高唱:“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时,他的意思只不过意在表明自己是有中等门客的才能的,你不能够轻慢我;而当他继续弹着宝剑高喊:“长铗归来兮,出无车。”时也只不过意在向孟尝君表明自己是有上等门客的才能的,你孟尝君应该重视我。而当他最后一次弹着宝剑高唱:“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时,则更是为了使自己忠心耿耿地为孟尝君效力。
过了约一年时间,冯谖却任何动静都没有了。此时孟尝君担任齐相,息钱总也收不回来,门下食客的奉养还是很困难。孟尝君于是想在食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收取息钱的人。有人推荐了冯谖,孟尝君便请来冯谖,当面吩咐了这件差事。冯谖却爽快地答应了。他备好车辆,整理行装,装置着契约准备去薛邑收债。临行前,冯谖特地来向孟尝君辞别,问道:“债收完了,您看还要不要顺便买些东西回来?” 孟尝君曰:“你看家里缺什么你就买些什么吧?”冯谖辞别孟尝君,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人,偿付息钱。结果得息钱十万,但尚有多数债户交不出。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验对债券。债户到齐后,冯谖一面劝大家饮酒,从旁观察债户贫富情况,一面让大家拿出债券如前次一样验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对无力偿还息钱的,冯谖即收回债券。并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了债务,烧掉了债券。这样,冯谖假传孟尝君之旨替他收买了薛地百姓的民心。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见他。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他为什么擅作主张。冯谖说,您只有个小小的薛邑,还不把那里的百姓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加以抚爱。孟尝君无可奈何。
特点也利用到了。 从孟尝君养士方面来看,孟尝君重视人才,不拘一格。但是孟尝君养士也做过违背良心的事。
当孟尝君从秦国跑回来时路过赵国,赵国人都听说孟尝君很有名就出来看他,赵国人看到了就说,本来以为孟尝君身材高大,没想到看到孟尝君以后,发现孟尝君是这么矮小的一个人。孟尝君听到了就非常的生气,让他的门客杀了好多好多嘲笑他的人,屠了整个县后,离开了。在孟尝君养士的时候,因为资金缺少,向百姓借钱利息,来培养养士,剥削百姓的钱财。
从孟尝君养士方面来看,孟尝君对所有的养士都很好,不管来拜访的是什么人,都会毫不犹疑的接收。看的出来,孟尝君是一个珍惜人才,觉得你一个人都有价值。当然在三千个人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有三千个脑袋想办法 一定有能帮到自己的时候。同时孟尝君对手下所有的养士都很好,从来都是一视同仁,来者不拒。尽量给养士待遇和自己的待遇一样。也就因为养士们也就自然的忠于孟尝君,觉得孟尝君是个让人敬佩的人,让人尊敬的人。
但是从孟尝君养士的其他企图来看,他虽然是有用的,但是孟尝君养士的目的并不好,这作为自己国家的人为什么选人才是更重要的。选拔和重用人才,应该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自己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很贤明。就派泾阳君作为齐国的人质,来求见孟尝君。对秦国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才都是自己跑到秦国的。孟尝君一看,秦国此时国力已经很强大了,就只能入秦。宾客都不想让他走,就劝孟尝君不要去,孟尝君不听。孟尝君为什么不听这些门客?想入秦,因为孟尝君觉得这样就能得到好处。
然后,因为一个叫苏代,就跟孟尝君说:“今天早上看见一个木偶人和一个土偶人窃窃私语,说什么呢。木偶人说:‘天如果下雨啊,你就完了。“,土偶人哈哈大笑说:”我生于土,败于土。今天下雨,漂着你前进,不知停留在哪。”苏代讲完这话看看孟尝君,说:“这个木偶就是君上你,这个土偶就是那个人质泾阳君。你现在要去虎狼之国的秦国,要是回不来,你不怕被土偶人笑吗”孟尝君一听,就不打算去秦国了。之后又招孟尝君入秦,而且让孟尝君当秦相。可是一个人给秦王说孟尝君毕竟是齐国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想到齐国,秦王听了这番话觉得也对,毕竟秦国的大量人才都是外国的人,唯一不同的是要么是自愿要么是走投无路,不像孟尝君是被胁迫的。所以我猜想这个人可能是秦国本地的贵族。于是秦昭王就囚禁了孟尝君,想要杀他。
孟尝君决定走夫人路线,去找昭王的幸姬来求解。便用白狐裘引住了,幸姬一看眼睛就花了,就向昭王说,秦昭王一晕,就放了孟尝君。孟尝君一看,赶紧跑。跑回到了齐国,就恨秦国。说秦王说好的让我当秦国的宰相,到了又反口了。还把我关起来想要杀我。这下好了我孟尝君回来了,我也要打你。随后孟尝君为了公报私仇,只为了自己,不为自己的国家的利益,去发起了攻打秦国的提议。
之后齐湣王一看都说孟尝君贤能,寡人自知不如孟尝君,就让孟尝君当齐国的国相,相当于继承了他爸的官职了。当了国相,孟尝君干什么呢?我们想应该搞搞外交,弄弄内政吧。但是孟尝君怨秦,你看看孟尝君为人。孟尝君为什么怨秦,现在孟尝君为了他的私人恩怨以国相的名义,以国家的名义去攻秦。
孟尝君于是用齐国的力量帮助韩、魏两国攻打楚国,接着和韩、魏攻打秦国。苏代曾对孟尝君说:“你现在帮助韩、魏两国攻打楚国,来加强这两国的力量,现在又要打秦国,再去增强韩、魏的力量,那么韩国、魏国就会轻视齐国,畏惧秦国。你不如让我国和秦国加深交往,你不要去进攻,也不去借军粮。你的军队逼近函谷关而不去进攻,让我国把你的情况跟秦昭王说”但是孟尝君决定不会打秦国的,他只是想让楚国割的东国给齐国,秦国也会放出楚怀王来讲和’秦国不受损失而让消除了祸患,秦国一定愿意,这样楚王也会放出来,齐国得到东国也会强大,秦国处于三晋的西边,三晋一定会重视齐国首,想齐国去攻秦是很划不来的,因为秦国和齐国不接壤,打下了秦国的国土,好处都由韩魏两国拿走,所以攻秦对齐国不划算。至于攻打楚国也是一样,韩魏楚跟齐国接壤,打下楚国,好处也是韩魏拿走,对齐国来说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所以正确的战略是一方面齐国内部大力发展,结交好秦国。用重金贿赂其他国家的人,等待时机。 最后苏代的请求秦国背信弃义,没有释放楚怀王。
孟尝君在齐国做国相,他的让人替孟尝君在封邑放高利贷结果三次都没有收取到封邑的租税。孟尝君就问他,他说:“有个贤能的人,我私下借用你的名义给了他,因此没有收上来赋税”结果孟尝君发怒,斥退了魏子。我们看孟尝君所作所为真不像爱才之人,魏子说有个贤能之人,不管魏子说的对不对,可以去调查一番,可是孟尝君却没有。孟尝君手底下都是鸡鸣狗盗之徒了,魏子这种贤能之人还把斥退。结局怎么样呢?过了几年,有人诋毁孟尝君说:“孟尝君要为乱啊”,等到田甲作乱,齐湣王就怀疑孟尝君跟此事有牵连,孟尝君就跑了。魏子口中的那个贤者,就上书给齐王,说孟尝君决定不会作乱,并且在宫门前自杀来证明孟尝君。齐湣王一看,就调查了孟尝君,孟尝君果然没有谋反,就召回了孟尝君。孟尝君可以说这十年为相,啥都没有干。后来,秦国的吕礼在齐国做国相。
吕礼就是秦国派遣到齐国做国相。,想要让苏代陷入困境。于是苏代就跟孟尝君说:“周最对待齐国,很好,结果齐王驱逐了他,并且听信亲弗之言让吕礼为相,这是亲近秦国的原因。这样一来,如果这两个亲秦派在朝,那你的地位就不保了。你不如打赵国,你一打赵国,赵国就要跟秦和魏联合,然后收留周最来提升你的名声,这样一来,违法齐王的信用,使齐王失信于秦,齐国不去联合秦国,那么天下各国都会靠拢齐国,那么亲弗必走,齐王只能依靠你,那么你的地位不就保住了吗?”孟尝君从其计呢?
最终,孟尝君还是被灭族了,那被灭族的原因又在何处?在孟尝君晚年的时候,就糊涂了,一直没有一个专一的靠山,不是投奔这就是投奔那。根本没有一个已经确定的靠山。同时别人受到威胁,别人铲除没有估计。当齐襄王新主登基,感受到了孟尝君家族存在的威胁,主要和好。等待时机出现,再铲除。
还有孟尝君家族的财产被人惦记,别人改取没有顾及贵族的钱多财大,必须低调行事,如果过于张扬就会招贼。孟尝君家族缺乏低调常识。
在孟尝君晚年时继承人是模糊的,得在几个儿子中必须选出一个非常优秀的继承大权,另外得把其他儿子的权利没收,只留财产不留权。并且也因为继承人的模糊而导致了家族的内斗,也因为这样外人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