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六道轮转。父子至亲,纵然相逢,都因隔世之迷所以不能相认,但是作为佛菩萨的慈悲大愿,生生世世无论身处何地,在六道中何处都不忘以大悲心去慈悲化度有情众生。
在《佛说鹿母经》中就说了一个,释迦牟尼佛有一世为一只母鹿,但是却用拳拳的母爱,真挚的诚信之心,感化了猎人、国王、以及一国人民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据说有一世身为一只母鹿的释迦牟尼佛随着鹿群迁徙到了一处离人群比较近的水草丰美之地。身为国王的舍利弗知道了以后,就带着侍从出来捕猎。鹿群受到了惊吓,纷纷逃避,但是因为刚刚产子结束以后的释迦牟尼佛身体非常的虚弱,同时带着两只小鹿子,被冲散了以后,离开了鹿群,不久被那一世身为猎师的阿难捉到了。
释迦牟尼并没有为了自己的处境担忧和恐惧,相反却是担心自己的两个刚刚出世的鹿子。因为他们还刚刚出世,看东西都还不方便,如果他们没有了母亲,可能很快就会死去。于是,他就哀求身为猎师的阿难,希望暂时能够放它回来,它先安顿好自己的鹿子到安全的水草丰美的地方,让他们能够自己吃草,不担心饥渴的问题,随后自己回来受死。他一只鹿的命没有什么,但是如果它死了以后,死的就是三只鹿了。
经中原文如下:
“鹿乃叩头求哀自陈。向生二子尚小无知。始视蒙蒙未晓东西。乞假须臾暂还视之。将示水草使得生活。旋来就死不违信誓。”
但是身为猎师的阿难被惊道了,没有想到一只鹿竟能说话,而且通晓人情,但是作为猎师的他,当时认为母鹿是为了得到生还的机会,所以骗得他的同情。他认为,人都会偷生怕死,何况是畜生呢,你跑了以后必然不会回来,将来我自己就要受到大王的刑法责罚。
当时,母鹿双膝跪地,痛哭而言。我虽然是畜生身,不知道人的仁义,但是受了你对我鹿子的救命之恩,怎么能以德报怨,让你受到刑罚。我知道世间忤逆父母、破坏佛寺、杀害阿罗汉的报应是最厉害的,如果我没有遵守诺言,回来受死,就让我的报应比这些都严重。
身为猎师的阿难,非常震惊,他想我虽然得人身,但是在人世中,哪里有那么多的真实信任,哪里有那么多的诚实善良,想想竟然连一只鹿都不如,于是他把这只母鹿放了。让他去照顾自己的鹿子。
这时,身为母鹿的释迦牟尼佛走到了两个还年幼的鹿子身边,悲啼哭泣、舔舐不止,悲咽的说道,世间是无常的,有因缘和合,就会有离别。我今生为你们的母亲,但是我们母子的缘分浅薄,只能陪你们走到此地,想到你们还没有长成,不能自立,我和猎师哀求回到你们身边做好嘱托。你们一定要自己千万小心,不要再误入陷井之中。我就要化身肉糜了,我可怜的孩子,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活着。
经中原文如此:
“一切恩爱会,皆由因缘合;合会有别离,无常难得久;今我为尔母,恒恐不自保;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于是鹿母。将其二子示好水草。垂泪交流。即说偈言。吾朝行不遇,误堕猎者手;即当应屠割,碎身化糜朽;念汝求哀来,今当还就死;怜汝小早孤,努力自活己。”
辞别了自己的鹿子,母鹿恋恋不舍的来到了之前放他走的地方,猎师还躺在地上,母鹿双膝跪地说:“我前世贪爱畜生身,今生堕落到了畜生道,但是不能因为自己贪生怕死,所以辜负了你的救命之恩而苟且偷生。有生就会有死,你对我的恩情重于天地,不能欺骗你。
当时身为猎师的阿难,彻底的被感动了。于是就和身为国王的舍利弗说明,得到了国王的应允,放了这只母鹿和他的鹿子,同时这件事情也感动了一国的人民。不但如此,国王还颁行了禁杀令,不准对鹿群进行猎杀,让它们自在的生活。
经中原文如下:
“尔时猎者具以闻王。国人咸知普感慈信。鹿之仁行有喻于义。莫不肃叹。为止杀猎。于是鹿还鸣群啸侣。以游以集各宁其所。
佛语阿难。昔吾所更勤苦如是。尔时鹿者我身是。二子者罗云及罗汉朱利母是。其国王者舍利弗是。时射猎者汝身是。”
可见佛菩萨的大慈悲心,非常人能比,不论身处何地,在何境界,依然不忘大悲心,慈悲化渡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