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弹窗首先想到什么呢?是电脑屏幕右下角内容杂乱恶心的广告?还是系统崩溃时“Duang”的一声出现的报错弹窗?弹窗被不加节制的滥用,导致现在很多设计师谈“窗”色变。弹窗真的如此不堪吗?以下是我对弹窗的个人见解,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应用场景
为什么大家如此忌惮弹窗呢?原因一,弹窗会打断用户的操作流程,影响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原因二,突然出现的弹窗超出用户的预期,使用户感到惊慌失措,降低对产品的信任度。合理的使用弹窗很重要。
场景一:警告与提醒。弹窗的滥用很大一部分来自这里,并不是所有的警告提醒都需要用到弹窗。对于不重要的警告提醒没有必要使用弹窗,使用非模态的方式呈现在页面中即可。比如用户删除一个不是那么重要的文件或者系统出现错误。当用户删除东西时,可以提供撤销功能替代弹窗,表示对用户的充分信任。系统出现错误时,其实用户也无能为力,弹窗只会让用户恐慌失措,不如产品主动提供解决方案。
那么哪些算是重要的警告与提醒呢?比如金钱变动、重要信息修改、新功能上线等可能会对用户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当你事无巨细的都使用弹窗提醒用户时,用户肯定会感到厌烦。但是当你要删除一个重要账户或者转移资金的时候弹窗提醒,用户不但不会感觉厌烦,反而会觉得产品很安全。
场景二:临时的、简单的、短暂的补充行为。
经常会碰到这种场景,比如表格添加行、修改某项信息、配置页面等。当碰到这些临时的、短暂的但是又不可或缺的场景就可以使用弹窗。
弹窗注意事项
第一:切忌弹窗之上再弹窗,无休止的弹窗会让用户厌烦,也会降低产品的专业度。第二:退出弹窗的入口应该设计明显,找不到关闭的弹窗用户不会再想使用第二次。第三:适当使用交互动画,简单的、舒适的动画使用户操作流程更加舒服。相反,生硬的弹窗让产品显得呆板、笨拙。
弹窗还是跳转?
昨天工作过程中碰到一个问题,点击一个“添加扫描”的按钮,然后呈现出15种扫描方式,选择任意一种扫描方式过后可以进入相应扫描方式的主页。问题是这15种扫描方式是通过在当前页面一个弹窗来呈现呢,还是跳转到一个新的页面呈现呢?最后我们决定使用跳转。因为弹窗结束后进入了另一个页面,而不是停留在本页面。
弹窗还是跳转一直都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弹窗优点:无需刷新,反应更加快捷,操作过程更加流畅。跳转优点:承载更多信息,操作流程可以自由回退。我认为在以下两种情况使用跳转更加合理。
第一种情况:内容多、交互复杂。当弹窗中的内容太多、交互过于复杂时,其实已经违背了弹窗的最初意义。这个时候使用跳转到新页面更加合适。
第二种情况:经过此业务流程后进入新的页面。当业务流程是A-B-A时使用弹窗更好,因为弹窗相较跳转反应更加灵活,也能让用户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当前位置。但是当业务流程是A-B-C时,使用跳转更为合理。若使用弹窗进入C流程后,用户回到B流程的成本增加。
在这里我想聊一下豆瓣的登录。当用户进入一个具体的页面比如一个影评界面,然后用户想进行一项具体的操作比如点赞或者评论时,豆瓣会弹窗提醒登录。我认为豆瓣在这一块做的很合理。当用户想点赞时,代表用户已经有了具体的行为期望,弹窗登录会让用户更加清楚自己的当前位置,然后也能清晰的预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相反若使用跳转,一定程度上会转移用户的注意力,增加用户的注意力成本和记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