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回顾小结(1)批判性阅读的小技巧
《流量池》这本书已经基本拆解了,今天继续回顾下拆书过程中的和组员交流还有看各位联机伙伴文字输出的时候想到的一些小事情,简单整理与大家共同分享,后续的几天每天和大家聊一个小话题。
这期联机共读已经收录了366篇,加上《流量池》这本书,估计很多小伙伴会觉得内容太多了,信息很杂乱如何处理呢?
我说说我阅读办法中的一个必备过程:【批判性阅读】
当我们接触到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的时候,一定要在读的过程中,区分哪些是【事实】和【观点】,
事实: 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可证实的描述性的内容。
观点:观点是主观上的一种评价和看法,难以预测,都会是在某一个角度上对问题发表个人的想法。
这里要有个解释:事实不全都是正确的事情,而是指这件事是“可以判断真伪”的就是事实。比如:计算机是乔布斯发明的。 这句话说是错误的内容,但是也是一个事实,因为可以被证伪。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事实+观点的输出。
很多伙伴的文章内容都是观点性的输出,虽然观点都是良好的正向的,但是因为少了事实的支撑,会让看到的人觉得没有被说服,很难相信你的观点输出。
所以,当我在看任何一句话的时候,我都会做这样两个步骤:
1. 判断这句话是事实还是观点?
2. 看到观点,就会问为什么作者提出这样的观点,是什么原因呢?
这时候,就有个小问题出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作者特别喜欢在自己的文章里面讲一些“效应”“模型”“原理”,如果不了解的,可以回翻我之前写的。这些到底是观点还是事实呢? 答案是:都是观点,而且叫做
【强观点】,这些观点往往是经过演绎和推理得出的,是有权威人士提出的言论,被广泛接受和普遍认可的。也可以替代“可证伪”的事实来使用。
用强观点来做文章输出,会让人觉得有趣、可接受和有记忆点。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天我的输出里面,会有很多对模型的有描述,让大家有记住的原因。
那我们会对事实和观点做很好的辨别之后,麻烦的事情来了,如何抓出作者文章输出的逻辑架构。
要知道,一篇文章的逻辑架构对和错,直接决定了你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的准确度。
如何找出文章的逻辑架构? 我们明天继续聊。
我是姜半刀,模型工具收集控,全栈运营BOK实践者,项目管理PMPer。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