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怀旧成为了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历久弥新的一个主题,人们嘴里哼唱着过去云云,似乎回望成为了生命的基础理论。鬓白老者的怀旧是在时间之尽头看看穷极一生自己做完了怎样的一场梦。
然而,当今的怀旧却不分对象亦不分年龄,人们似乎在以一种病态的方式习惯于以“xx时代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来升华自己的观点。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在感慨自己苍老,追求佛系如常态。
当泛黄的老照片成为了“有味道”的象征,当年代感成为了一种刻意的营造,当我们听着那些老歌在评论区留下所谓的情怀被自己感动,当你我都无法置身事外地在深夜用酸溜溜的文字来感怀旧日抒自我伤春悲秋时,我也想问问每个人,热衷怀旧的你到底怀到了什么?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怀旧主义在文学作品是十分常见的,无论是诗歌还是剧本,怀旧成为了一种别致风格,在这当中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战争的血雨腥风、风花雪月游园惊梦、另一个时代的浪漫与残酷都在欲盖弥彰……,这些都是古典化而蕴含着消亡逝去感的存在。放到当下,这原本的柔柔情愫变成了充斥于都市里的一种“怀旧病”。
人们永远都在认为过去美好对现今困惑不满,极容易想起往事念起故人而对现在负能量爆棚。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非凡时代里,怀旧不声不响地渗透入了人群并肆意蔓延滋长。
可怕的是大时代里的小插曲,每个人的这种情绪又是最容易传染互相影响的。
我认为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所提到的“刻奇”这种难以拒绝的自我感动与感伤也是这种集体怀旧所伴随的状态,汹涌的感伤甚至会上升到崇高的地步,所谓“灵魂的虚肿感”大概如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活得太自我其实是挺可怕的,因为我们往往就是在自我与世界和解的路途上不断地碰壁又转弯。
还是要回到本质的问题上来,怀旧的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这种个人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动荡当中寻得安稳,找到纷纷扰扰尘世中的慰藉。然而“怀旧病”却使得许多人沉溺在其中变成了一种精神羁绊,乏力于当前的生活,产生无助焦虑感。
不能自拔地在一些琐碎事情里理不出线头,只有过往才是最美的。当怀旧这个词语变成了这样的一种时髦,许多人怀到的旧不过是对现实的逃避,是一颗想法太繁杂的心。
另一方面我们能通过怀旧得到什么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其实我们大家或许都是爱着夕阳也爱着朝阳的人。怀旧有时是一道枷锁,禁锢了前进的思想和步伐。正如叔本华所说:“与其缅怀那些逝去的往昔,不如好好地把握每一个当下和此刻。
”每个人更需要向前看,一支支小插曲共同倾注生命的浓度,跟随时代的步伐看见更多的希望和阳光。
作者: 胡蕴丰